三年前,国内曾掀起一场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的“全民讨论”,三年后,投资方案仍未出台。与工资增长相比,趴在银行账户的养老保险基金在此前20年的损失高达1.3万亿元。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虽然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资产总额已达4.7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高达8.3%,但由于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投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绝大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作为财政专户存款“躺”在银行里“睡大觉”,购买国债和委托投资的合计仅为711亿元。 事实上,由于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投资运营体制难以建立起来,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仍然维持着很差的状态,若与其他指标相比,养老保险基金缩水数据十分惊人,其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几何平均值为8.35%),还低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年均收益率为9.02%),更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20年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4.85%)。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养老保险基金在过去20年的损失量化后分别为:以通胀率作为基准,贬值将近千亿元;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参考基准,损失高达3277亿元;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为参考基准,损失将近5500亿元;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参照,福利损失高达1.3万亿元。 尽管《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不过,人社部最近一次的回应仍是“将根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整体工作进程,抓紧制订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 “虽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2011改革’无果,但其基本经验告诉人们,改革总比不改革要好。”郑秉文表示,“2011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其初衷是新建机构,采取“专门机构投资运营模式”。不过,“2011改革”意外收获的是“广东千亿委托投资”。2012年3月19日,广东省正式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约,将1000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委托社会保障基金会投资运营,当年实现年化收益率6.7%,高于同期物价上涨指数。 有专家认为,社保部门实际上只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者,权益所有者是所有参保人,养老保险基金若能进入市场,实际上是参与了社会平均利润的分配。另外,不管是购买特种国债还是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养老保险基金都是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营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可成为我们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稳定运行,而经济的良性发展,又能给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良好环境。建议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选择“专门机构投资运营模式”,就是新建一个统揽全国、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机构,对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资产进行统一和集中的投资,这与“政府部门投资运营模式”和“市场机构投资运营模式”相比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上乘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