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追随革命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与社区。散尽钱财,扶危济困,大爱一生。人民的敬意,是她一生最美的勋章。 龚全珍今年91岁了,是江西乡村一名普通的老教师,可她又是一名不普通的离休老干部。1957年她放弃城市优越生活,追随丈夫甘祖昌将军回到江西农村老家。从都市到农村, 1957年,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将军向组织打了这样一份报告:“由于身体原因,我不能胜任工作了。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决不能不劳而获。”甘祖昌放弃高官厚禄,回江西老家当起了农民。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龚全珍完全支持丈夫的决定:很多年前我们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今天建设新中国吗? 龚全珍跟丈夫回了家乡,在一所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多年来,夫妻俩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都用在了村里的建设上——修建水利,改造农田,购买化肥。日子虽然清苦,但龚全珍心里却很快乐,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们曾说,甘祖昌选择了一条苦路,可他是心甘情愿吃苦,并把这种奉献当作最愉快最幸福的事。 1986年,将军农民甘祖昌离世,他给村民留下的是修好的水渠、建好的大桥、改造好的良田,给家人留下的是数枚用鲜血换来的军功章。对龚全珍来说,甘祖昌不仅是她的丈夫,更是她的同志,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怀,她要继续走他们走过的路,作为将军夫人,“我从不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的责任,就是要把老甘的精神传承下去”。龚全珍决定,今后,时间和金钱都要抓紧,都要用在点子上,“因为对我来说,时间和金钱都很宝贵了,不能再浪费了!” 龚全珍的离休金不多,但她和当年一样,把工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2003年,到凫村中学做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时,她看到了学校图书室里空荡荡的书架,回到县城后,她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生活费,到县新华书店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了凫村中学;她资助身体残疾的尹韵娇,一直坚持了15年;她资助着家境贫寒、体弱多病的社区党员刘青松,面临辍学的小女孩郭艳兰……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记不清龚全珍向社会捐了多少钱了,她就像一个传奇。“健康时,每周去一次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时,不住特殊病房,不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逝世后,生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我此生最后的党费;生前资助的5名贫困大学生,要求子女们继续资助到毕业……”这是龚全珍向党组织递交的承诺书。她对党许下的承诺,足够让人动容。 人们并不知道,这个清贫了一辈子的老人,对自己的生活,却近于苛刻,甚至规定,每天自己的开销,不超过3块钱。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早的面下得少了些,该肚子饿了,想买点吃的,可又舍不得。” 龚全珍获得了很多荣誉,可她面对众多褒奖时,淡淡地笑着:“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退休老师。我有时感觉很残酷,觉得自己力所不及,我就想自己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点、贡献更大一点呢?”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坚持了一生的最崇高也是最朴素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