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营 本报记者 蓝 青 彭立信 古城河南登封不仅有名扬天下的少林寺,更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在这些景点里,有一支身着红色唐装的银发队伍,他们就是“登封市老干部志愿者嵩山文化宣传队”,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衣导游”。 说起这支队伍的历史,还得追溯到2007年。当年8月,登封市启动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作为天地之中8处11项建筑的各景区,导游力量很不均衡。少林寺游人多、导游力量强,而有同样历史的嵩山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老君洞、法王寺、嵩岳寺和会善寺这几个景点,导游力量严重不足。为了加强申遗工作,市委提出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组织一批热爱旅游事业、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干部,组成一支宣传队,到各景区开展义务导游。没想到,仅仅是老干部圈子内口耳相传和网上报名这两个渠道,就一下子得到几百位老干部的响应,最后经过面试,初步确定了120人。 虽说这些老同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毕竟是门外汉,大家没有灰心,请专家学者来上课,根据讲课内容自己编写导游词。队员们编写了24个红色文化精品故事、嵩山24个历史文化经典故事,使各景区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导游词。 在这7个景点,每个景点的门口都有一张红衣导游的义务服务桌,桌上摆放着“登封市老干部志愿者嵩山文化宣传队”和“学习雷锋,义务导游”两块牌子,以及介绍嵩山文化的书籍和游客留言簿。所有的队员分成7组,除周一统一学习外,每天都有两三个成员在景区值班。 在嵩阳书院,记者见到了75岁的导游李德深。李老原来是中学英语老师,他也正好用起了自己专业给外国游客用英语讲解。有位美国游客回国后给他写来感谢信,至今他们还保持着联系。在书院做导游,通常一天上下午各接待3拨游客,进出一趟约一个小时,要跨百来级台阶。记者问李老师都75岁了,还吃得消吗。李老师笑着说:“在这里空气好,既锻炼了身体,又天天见识到不同的人,多充实开心呀,我要干到走不动为止。”站在一旁的宣传队创始人王志周“无奈”地对记者说:“老同志们干得都可欢了,谁都不想退,在我这报名想加入的可是排上了长队呢。” 除了立足景区义务宣传嵩山文化外,宣传队还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他们先后参加了登封天地之中申遗宣传、嵩山红色文化宣传、郑州市道德讲堂、应急救护培训、唱响中国梦演讲等活动。这些银发红衣的老同志,犹如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千年名山,嵩山因他们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