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相关链接 查看内容

破解养老难题 “以房养老”靠得住吗?

2011-11-28 15:4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23| 评论: 0|来自: 《老干部之家》第11期

摘要: 其实,说起养老,不外乎这几种途径:社会养老、子女赡养和自助养老。如今,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和子女赡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于是,养老不求人的“自助养老”被寄予了厚望。而“以房养老” ...

 

其实,说起养老,不外乎这几种途径:社会养老、子女赡养和自助养老。如今,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和子女赡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于是,养老不求人的“自助养老”被寄予了厚望。而“以房养老”也就在这种大环境下浮出了水面。

929,全国政协举办“大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案办理会。“以房养老”的提案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在公共财政无力兜底所有养老问题时,“以房养老”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难题的一种积极探索。那“以房养老的模式到底可不可行,能不能挑起养老的“大梁”呢?在此,我们和“家”人们一起来分析下。

   何为“以房养老

说起“以房养老”,很多“家”人肯定想起那些靠出租房屋,收取房租的“包租公”、“包租婆”。尽管现实中有一些老年人通过出租房子来赚取一定费用。但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以房养老”,或者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真正的“以房养老”,是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一种养老方式。“年轻时贷款买房,到60岁临近退休时把房贷还清,然后把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等机构,这些机构根据房屋的估价每月支付给老人一定费用,使其晚年衣食无忧,直至终老。”这是“以房养老”所描绘的美好图景。简单地说,就是把房子卖给银行或者出租,换取养老钱。

在国外,“以房养老”已经是比较流行的养老方式。比较成功的有美国模式。在美国,退休人员可将自己的房屋做抵押,每年从银行取得一定的贷款作为生活补贴。夫妇去世后,房屋首先被用来弥补银行借款及其利息,还有剩余时再留做儿女继承。

  而加拿大与美国有相似之处,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万到30万加元之间。只要你不搬家、不卖房,房产主权不变,可以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

“以房养老”的困境

经过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这种国外流行的养老方式如果拿到中国来,面对中国的国情和养老观念等等将是一个挑战。我们一起来数数要是“以房养老”在我国,需要跨越几道坎。

第一道坎:70年产权

我国的房屋产权为70年年限。“房屋随它的主人一起就墓”,这是对我国房屋“大限”形象而生动的描述。据相关报道,我国居民平均寿命为71岁,如果再扣除建房时间,事实上房屋的实际产权年限肯定不到70年。如果“以房养老”的话,等于人还没“走”,正需要托付最后时光之时,房屋却早已就墓,主人变得两手空空了。

显然,70年的房屋产权期限是“以房养老”面临的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养老观念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是我们祖辈留下的传统。而且,虽然养儿防老受到了诸多质疑,但这一观念深深影响着老年人。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相关机构,而不给子女,许多老人,包括很多年轻人很难接受。几千年的子女赡养老人,遗产留给后代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可能说改就改。

第三道坎:无相应法律保障

“以房养老”横跨房地产、金融、社保等领域,政策的推行需要得到民政局、房管局、人社局、金融和保险机构等多个部门的协调,所以其有效实施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以房养老”的提案一再被搁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相应法律保障。

第四道坎:不稳定的房产市场

即使我们成功跨越了以上几道坎,“以房养老”依然面临问题,因为我国目前的非理性房市背景将成为“以房养老”最难逾越的一道坎。在充满变数的房地产市场里,看涨或者看跌的结果都无法使养老者和银行在价格问题上达成一致,确立一个公平的交易价格。

综上所述,在目前情况下,“以房养老”在我国实施,注定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我国,以房养老只适合那些有房的独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无子女、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其适用对象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挑起养老重任,而只是养老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手段。

所以,“以房养老”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但“以房养老”的措施在目前的中国还难以实施。

                房子能为我们养老服务吗?

虽然“以房养老”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不等于说我们养老就没法依靠手里的房子。如今,房子在一些精打细算的老人手里也光荣地肩负起了养老的功能,而且还成了不折不扣的来钱道儿。他们正竭尽全力地将手中的房子,实现利润最大化。

【冬季当房东】

入秋了,天气转凉。一些“候鸟式”老人要去南方旅游养老。于是,就把自家房子租出去。有人说这可是一举三得的高招:省了采暖费;拿房租当旅游费,节省了外出旅游的费用,有的甚至还有结余;出去旅游散心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出租大房子租小房子住】

将大房子租出去,然后出去租个小房子住,这种“以租养租”的方式受到了部分老年人的欢迎。不少老年人反映,跟老伴住个100多平的房子实在是浪费。而且打扫房间也是个麻烦事儿。不得不请钟点工,这也是一笔开支。不如,把大房子租出去,租个小的。每月还可以小赚一笔,留做日常开支。

拼客族老人】

拼客,一种节约、时尚、快乐、共赢的新型生活方式。对于那些儿女在外、又没有老伴儿陪伴的独居老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双赢。目前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拼客,已不知不觉成为那些老年省钱达人们的新潮方式。

在房屋出租网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插间出租,本房为两屋,一屋老头老太太居住,另一屋出租的信息。不少独居老年人开始寻找合租对象的。这样既可以赚取房租,又可以有人作伴,一举两得。

通过以上新型灵活的养老尝试方式,“家”人们是不是会觉得,其实养老也可以不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确实,随着各种新型“自助养老”方式的出现,养老开始逐渐进入多元化的格局。但我们也看到,要绘制一幅美好的养老蓝图,真正破解养老难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通力配合,而不是把“宝”押在某一种模式上。因为养老是一种立体化的事业,覆盖着方方面面,不可能通过一种模式就“一劳永逸”。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