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峨眉山、九华山,第一次了解到四大佛教名山的渊源,她们分别是四位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大实普贤菩萨,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普陀山——大慈观音菩萨,九华山——大悲地藏王菩萨。大实大智,大慈大悲,当中蕴涵的深奥禅机令我高山仰止,也让我充满好奇。从此,我就有了遍游包括五台山在内的四大佛教名山的心愿。 机会不经意间来了,我到距五台山只有200余公里的太原办事,办好事便和朋友抽空前往五台山。天空中飘着小雨,随着汽车的前行,远处的群山离我们越来越近。终于,车驶上了蜿蜒的盘山公路,我意识到五台山已经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五台山的雪一定已经下了很久了,因为山上的树木早已是一片玉树琼枝。五台山的树木除了稀疏的高大笔直的钻天杨之外,多为矮小的灌木,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漫山遍野的草。 车逐渐驶入五台山腹地,然后连续下了几个坡,在台怀镇停了下来,这里是群山环绕的一个盆地,我们将夜宿台怀镇。下了车,寒风携着雪花袭来,令人感到彻骨的寒冷,我赶紧跑进旅馆。这是一家藏式风格的旅馆,内有一个长方形天井,四周都是房间,内走廊把所有的房间连通起来。为了防寒,内走廊都装上了玻璃窗户,还装饰了雕有各种几何图案的红色格栅。晚上我们在这里聚餐,品尝的是五台山本地菜,以素菜为主,印象比较深的有把很多菜煮到一起的炖菜,筋道而有嚼头的山西刀削面,还有就是名满天下的山西陈醋——味道醇厚而绵长,入口则口舌留香,实在太好喝了。所以我们索性以醋代酒,频频举杯,这一晚上喝的醋比有生以来喝的醋还要多。 也许是旅途劳顿的缘故,这一晚我休息得很好,早晨起来打开门发现外边好敞亮,原来已经雪过天晴,阳光明媚,放眼一望,到处是银装素裹,一片北国风光,心情也被感染而变得豁然开朗。 来到了佛教名山五台山,自然要去烧香拜佛。五台山的众多寺庙都免费提供普通的香供游客烧香之用,需要挑3炷颜色一样、长短也一样的香。在莲花灯上点燃3炷香之后,双手捧香,顺时针依次面向北、东、南、西四个方向各鞠3个躬,然后将香插入香炉。也可以在指定的商店请香,就是花钱买但忌讳说买。香有很多种类,比如合家平安香、许愿香,而且一般要搭配着请一对莲花灯。请的代价不菲,动辄就要三五百元。烧好香,就要到殿里拜菩萨。五台山的每座庙里往往都有好多殿,供着不止一个菩萨,一般都要挨个拜,每次拜的时候都要双手合十,很虔诚地跪下磕3个头,才算功德圆满。 我去的第一座庙是五爷庙。五爷是龙王爷的第五个儿子,为五台山居民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爱戴。当地居民笃信在五爷庙许下的愿十分灵验,如果许下的愿实现了,那就要在三年之内前来这里还愿。我直接烧了寺庙免费提供的香,相信心诚则灵,菩萨是不会计较的。 许愿已毕,我走出五爷庙,径直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广场,这里已经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应当就是《林海雪原》中提到的那种雪原了。雪原四周群山环绕,分别是北台、东台、南台、西台、中台五座山峰,五台山因此而得名。其中北台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之最,所以五台山又称华北屋脊。群山怀抱中的这片雪原就是台怀镇,显然,台怀镇的名字也非常形象。站在雪原上放眼四望:五座山峰白雪皑皑,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壮观的雪山;巨大的藏式白色佛塔巍然矗立,纺锤形的圆润塔体仿佛在无声地诠释着天地的和谐;大大小小的寺庙鳞次栉比,风格各异,有124座之多,足见五台山的香火之盛。大雪给整个五台山披上了素色的盛装,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纯净和圣洁,此刻更加体会到五台山“清凉盛境”的美誉真是恰如其分。 准备离开雪原到山上的寺庙里拜佛的时候,又飘飘洒洒地下起雪来。很奇怪的是,不是雪花,而是雪团。我冒雪前往五台山最重要的寺庙——殊象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殊象寺就是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最重要的寺庙。文殊菩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老师,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庙宇里可以不供奉释迦牟尼,足见文殊菩萨地位之高。此时我才知道五台山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我毕恭毕敬地在殊象寺烧香,礼佛完毕,这时才可以说我已经来过五台山了。 我又来到了另一座山峰上的寺庙——菩萨顶——清朝的皇家寺庙,它曾被命名为敕建真容院,是五台山规格最高的一座寺庙,寺庙金碧辉煌,其建筑仅比皇宫低一个等级。菩萨顶建造工艺非常精致,不仅大殿中的佛像栩栩如生,就连屋顶上的雕刻也都细致入微。庙内立有多块高大的汉白玉石碑,大多书有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甚至还有乾隆皇帝驾临五台山时有感而发御笔亲题的一首诗。为了方便理解,乾隆不厌其烦地在诗文里以小楷做注解,成为有史以来给自己的诗加注解的第一人。菩萨顶是一座喇嘛庙,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寺庙,在中国,藏族和蒙古族都信奉藏传佛教,从菩萨顶喇嘛的装束来看,应当是蒙古族喇嘛。五台山海纳百川,同时汇聚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这也帮助奠定了五台山作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崇高地位。 由于行程紧凑,接下来只能去此行的最后一个寺庙——黛螺顶。黛螺顶会聚了北台、东台、南台、西台、中台五座山峰供奉的神态各异的文殊菩萨,所以去过黛螺顶拜文殊菩萨,就不需要分别去爬五座山峰了。但这要经历此行的最大考验——徒步攀登陡峭的1080级台阶到达黛螺顶。这1080级台阶名为大智路,但首先考验的却是体力而不是智慧。台阶坡度很大,雪也下得很大,没爬几级台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咬牙坚持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眼睛只能盯着上一级阶梯,不敢看得更远,怕影响自己的信心。终于,我到达1080级台阶的尽头,这时雪也停了,迎接我的是黛螺顶前迎风飘扬的五彩经幡。 拜完文殊菩萨,顺1080级台阶下山,这时又开始下雪了,一天之中如此反复已有数次,五台山天气的善变真是让人难以捉摸。下到一半的时候,我惊讶地看见了一位磕长头的藏族老人。他首先站着,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双手向下依次经过神圣的头部和胸部,接下来双腿跪在上一级石阶上,双手撑住石阶磕头,然后脚不动,双手向前攀爬,将身体整个打开,匍匐在几个连续的石阶上,再次磕头,然后收拢身体,在原地站起来,跨上一级石阶,如此周而复始地重复整套动作。这位虔诚的藏族老人用这种特殊的肢体语言表达的是一份信念和坚持,有了这份信念和坚持,纵然面对种种艰难险阻,都可以义无反顾。 信念和坚持,也正是在1080级台阶上邂逅磕长头藏族老人让我悟出的大智慧,前来五台山朝拜文殊大智菩萨的我终于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