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洒向人间都是爱——记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建成机械厂离休干部刘敏

2014-11-12 17:49|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683| 评论: 0

分享到: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哈尔滨建成机械厂职工医院原副院长、中医师刘敏同志是1945年9月入党的老党员。1945年8月,他踏着庆祝抗战胜利的锣鼓声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随晋察冀军区兵工部转战太行山区,跋山涉水,走乡串户为驻地战士和乡亲们治病,群众都亲切地叫他“游击大夫”。1948年7月的一天,他正在外村为乡亲们看病,敌机轰炸了兵工部驻地,他的家也被炸成一片废墟,乡亲们从瓦砾中扒出了他血肉模糊早已断气的六岁女儿和遍体鳞伤昏迷不醒的妻子。为表示对他的敬佩之情,当地乡亲满含热泪赠送给他一面锦旗,上面绣着“为众服务”四个大字。

从此,他把这面旗帜从太行山举到了松花江畔;从而立之年举到了古稀之年。

矢志不渝做贡献

1980年12月,刘敏同志离开了奋斗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他暗下决心,继续为人民群众“义务行医”。孩子们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恳求地说:“爸爸,您已是64岁的人了,妈妈也不在世了,今后就在家里享享清福吧,别再想这个那个的了。”刘敏耐心对孩子们说:“我有技术,腿脚还能动,还能为人民干点事,坐在家里吃闲饭,我咽不下。”有人劝他:“凭您这套技术,起个执照,挂个牌子,钱还不少挣,您老也有事干了。”一天晚上九点多钟,一位中年人找到他:“刘大夫,听说你离休了,我有一处房子想请你合股开个药店,你当坐堂医,我经营,你看怎么样?”来人为他算了一笔帐:一次诊费伍角钱,一天看40人就收入贰拾元,看60人就挣叁拾元,一个月,一年……然而,刘敏同志却不为所动,他觉得,在生活中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继续高举“为众服务”的锦旗,发扬太行山精神,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背起药包,走街串户,为群众义务治病。于是他重新踏上了“为众服务”的道路。

行医万里一路情

在哈尔滨六个区、一个县、五个军工厂和家属区方圆几百里内,人们经常看到刘敏同志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出东门,进西门热情为群众诊治疾病,无论逢年过节,还是阴睛雨雪,从未间断过。十多年来,他行程36000多公里,治病41900余人次,深受群众的爱戴。

有一次,他得知住在新城管区标准件厂的一位女工得了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属十分痛苦。他立即登门送医。一进门,病人的丈夫就哀求说:“我们花了不少钱,她的病就是不好,救救她吧,救救我们全家。”他环顾四周,看见三个孩子凄凄楚楚的目光和散乱不堪的屋子,一种治病救人的强烈责任感涌上心头。他关心地询问病人的感觉,但,回答他的是一种阴森可怖的狂笑。第二天刘敏同志再次登门,病人还是嘻笑无度,无法诊治。刘敏没有灰心,他翻阅了许多资料,认真分析病人心理,琢磨医治办法。第四天,刘敏又来了,谈了两个多小时,病人终于开口了。原来她是患一种妇女病长期羞于启齿,被精神负担压出了病。症结找到了,他采取双管齐下的医疗方案,开一付草药攻妇女病,一付丸药治精神病。此后,刘敏每隔三五日就到病人家诊治一次。为配齐药方上难买的药品,他骑车跑遍了市内所有的药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病人终于逐渐好起来。一家人流露出感激的笑容,刘敏也十分欣慰。1988年以来,刘敏除了每半月到几家大工厂为家属和离退休职工巡诊一次外,还和香坊区民政系统取得联系,在红旗、六顺、新城等七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军烈属看病网点。并为138户高龄老人建立了家庭病床。市社会福利院有位叫刘颖的老人患了脑溢血后遗症,是他每天骑车往返80里,一连跑了几十天给予精心治疗,终于使老人能够自理了。建城厂的老工人马德望一家,祖孙三代肺病,也是经他手治好的。这些年来,刘敏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高超的医术,究竟使多少病魔缠身的患者恢复健康,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从1981年开始,每当工厂年终大会战,他就自己买些药品,利用晚上时间,背上药箱主动到各车间为工人巡回医疗,把药送到机台,送到职工手里。工人们激动地说:就凭您老人家这份情,我们拼死也要完成生产任务。此外他还根据不同的季节,自编预防流感的歌谣,请人油印成传单,在工厂家属区和市内六个区、阿城市等走街串巷散发,受到了普遍的赞扬。几年来,他的事迹在《健康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19家报刊相继报道后,接踵而来的便是越来越多的患者,从全市、全省,全国各地,寄来无数封慕名求医的信件。对于这些看不见的患者,刘敏同志同样热诚相待。诊断、开方,回信。十年来,他给全国24个省市的病人回信300余封,寄去的药方近千个。有人不解地问:“你花那么大的精力和资金为人治病,图个啥?”他回答:“我是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的职责。”

苦学博取砺志坚

为了更好的“为众服务”,刘敏同志离休后仍刻苦地学习,他每年花上百元订阅了十几种医学报刊和学习资料。平时他节衣缩食,可用于学习的费用达五千多元,占去了十年退休金额的一半。1982年他自费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中医古文函授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84年参加了石家庄中医函授学院的学习。接着他又参加了北京光明中医院函授四年制大学的学习。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年岁大,记忆差的困难。买了很多卷烟纸,把教材上的复习题写在纸上,装在口袋里,只要一有空,就随手拿出来背;患者多,他就白天出诊,晚上刻苦自学。前几年由于家里房间小,他就在早饭前,晚饭后到工厂大食堂和收发室学习。只要学习起来,他便会忘掉周围的一切,如醉如痴。一次学习时,他烧水忘了照看,直到浓烟呛得他睁不开眼时才醒悟过来,可水壶底已烧化了。刘敏同志正是凭着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连续完成三所学校的函授学习任务。他除了医治常见病,多发病外,还掌握了中医内科、骨科、儿科、妇科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哈尔滨机械厂老工人魏荣生的老伴,双腿患了静脉管炎久卧病床,虽经多方治疗钱没少花,也不见好转,全家人心上象压着块大石头。刘敏得知后,送医上门,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病人不仅能下地走路而且能料理家务了。病人和他们全家高兴的不得了,寄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赞扬他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成绩面前他不沾沾自喜,更没有浅尝辄止。他常说:“我虽然为一些患者治好了病,但我深感医疗技术还有限,还有许多患者仍在病痛之中,我为此常常感到内疚,还要不断的学习。”

无私奉献暖人心

看了刘敏同志的事迹,不熟悉的人或许以为他身板硬朗,精力充沛。其实,他已是73岁的老人了,而且身患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肥大性脊柱炎、疝气等多种疾病。每天要蹬车跑几十里路程。离休不久,人们就看到他的眼圈黑了,人瘦了,每当病魔和劳累折磨他时,他总是不忘当年在太行山每天翻山越岭步行百里为群众治病的情景。他说:“想到太行山,我浑身就增添了一股使不完的劲。”   

他心里装着病人,装着别人,唯独不考虑自己。春节前夕下过几场大雪。孩子们怕他在路上出事,劝他待雪化后再出诊。他坚决不肯,仍象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去龙江电厂行诊。寒风刺骨,路面又滑,他艰难地顶着风在起伏的车道上蹬着车子。内衣湿透了,满脸挂上了一层白霜。突然从叉道急驶过一辆汽车,他车把一偏,连人带车一下子滑进路边的道沟里。棉鞋灌满了冰水,半截棉裤湿透了。路过的人们劝他:“大爷,我们截辆车送您回家吧!”刘敏摇头谢绝了,他咬紧牙,推着车子、蹒跚着来到工厂。可棉裤已成了冰筒,嘴唇冻的发紫,全身战栗。一些患者不忍再让他劳累,想悄悄溜走。刘敏同志急了,“你们要把我当外人,我可就生气了。”说着即为病人切脉诊病。中午,他谢绝了专为他准备的饭和车辆。骑车又赶到另一个医疗网点。由于一天的劳累和风寒,晚上发起高烧。孩子们默默地守在他的床前,看见父亲累成这个样子,心疼地失声哭了。

刘敏同志就是这样,他给予人的很多、很多,要求于人的确很少、很少,在他的处方笺上清清楚楚地印着这样几个字:“义务诊断,不计报酬,不收礼物。”这些年来,他看过成千上万患者,不仅分文不收,连患者家中的一口饭、一滴酒也未沾过。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自备午饭,保温饭盒跟了他十几年。就是自行车丢了以后,两年来他宁可步行也不接受患者用车接送。1988年9月,从浙江来了一位青年,手里拎着一兜苹果,求他为患红斑狼疮的爱人开药方。对这份苹果刘敏同志当时虽然未能推托掉,可他心里实在不是滋味,第二天二早,他比照市场价格算了钱买了一些治红斑狼疮药给邮去了。建成机械厂工人冯树恒的岳父,多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经刘敏一年多的治疗,老人能下地了。为感谢他,冯树恒买了礼物,拿上老伴缝制的一双棉鞋送到他家。当晚刘敏同志行诊回来知道后,连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到冯家退礼,冯师傅的妻子急忙解释:“刘大夫,一年多来不嫌脏不怕累,起早贪黑费尽心思。这点东西哪能和你的恩情比。别的东西你不要就算了,可这双鞋无论如何你得收下。你老伴去世早,孩子们没有时间,你又不顾寒冬腊月挨家为人治病,穿的很薄,我千针万线为你赶制了这双鞋,这不是礼,而是我们全家孝敬您老人家的一片心呀!”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滚下来。刘敏深感这是全家人的一片真心实意,一时激动不已。便诚恳地说:“我这个人不是不近人情,只因我是一名老党员,早在太行山打游击时就立下誓言,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好务,不计任何报酬,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听了老人掏心窝子的话,冯师傅一家感激万分。第二天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在建成机械厂大门口。

刘敏同志一心为患者服务,但其家庭生活十分清苦,家中不仅没有现代化家俱,连一个象样的桌椅板凳也没有。他的月收入仅有170元。全家四口人的生活费要他维持,再加上支付学习费用,给各地回信的邮资等开销,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儿子结婚时就盼有一台电视机,哪怕是黑白的也好,可现在孙子都三岁了愿望还没有实现。他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给活人积累一笔精神财富。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患者解除病痛。专为自己索取金钱,可能会赢得一时快乐,但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责备。”他说:“做为一名老党员,为了端正党风,净化环境,要用实际行动带个好头,让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刘敏同志在为群众服务的道路上无私的奉献,但是他所得到的不都是表扬和赞誉,也夹杂着一些流言蜚语和恶语中伤。有人挖苦他“人家中医都是坐在家里挣大钱,他可到好,满街跑i就是想捞政治资本。”也有人当面嘲笑他“你真傻透了,人家挣钱,你倒搭钱”。也有人说他是疯子,是精神病。面对这冷言冷语,他委屈过,苦恼过。但是,他想共产党员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做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刘敏同志呕心沥血为患者服务的事迹,通过报刊和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流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尊敬。当建成机械厂全厂选一名市优秀共产党员时,90多个分厂党委、总支和支部,1600多名党员一致推选他,至此,他已连续五次荣获哈尔滨市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连续四次被评为省市离休干部标兵。刘敏同志用自己火红的晚年,温暖了千家万户,给“为众服务”的锦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