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誓将余热化春雨 科技兴农润万家——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科委离休干 ...

2014-11-12 17:07|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829| 评论: 0

分享到:

一位离而不休的老干部的先进事迹在青海省积石下、黄河两岸的撒拉族群众中广泛传颂着。他就是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原科委主任李斌同志。    

李斌同志,1949年6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参加命工作。1950年4月,他满怀革命热情,肩负着党和民的重托,从山青水秀的内地来到撒拉族之乡——青海循化县工作。    

1985年3月李斌同志离休了。他没有把离休的生当作颐养晚年的开始,而是当做继续革命的新起点,抱“为繁荣循化经济,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的崇高信念,续发挥余热,为人民做好事。在他离休后的六年中,1988年荣获青海省老有所为精英奖;1989年荣获中华人民和国农业部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优秀成果三等奖,柴灶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中为第四名完成者,并评为循化县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元月被中共海东地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3月5日被中共青海省委、人民政府、省军区评为“全省学雷锋、学蒙托那义”先进人。    

离休后的李斌生活得更忙了,一是忙试验,二是忙推广,三是忙培训指导。他的试验基地有三处。一处是自己前的三厘试验田,这是李斌的果树试验基地。主要是进果树密植、防止病虫害、修枝、嫁接、施肥、浇水、立式(高、低)种植试验,果树下种蔬菜试验。在这三厘地小院中培植着五十多个国内外果树品种,横成排、竖成行,棵棵枝繁叶茂,充分利用了空间。春天花香满院,夏秋果实累累,年产各类果品不下400余斤。别小看了这试基地和这些苹果树,如今,循化黄河沿岸广阔的田野里处都繁育着这个小院里果树的“子孙后代”。小院里有一日本“富士”苹果,结果早,产量高,且个大味甜,汁多嫩,青中透红,储存期长,采摘后可保存到来年六、七月份,很受果农和消费者的欢迎。现已被果农嫁接、培植6万多棵,并且已经大量挂果受益。李斌同志把试验成让许多人品尝,仅1987年尝到试验基地瓜果蔬菜的就300多人。他的试验基地起到了试验和示范的双重作用,一些好的品种从这里移植出去,成功的科学技术从这经过试验和鉴定得到推广。另两处试验基地是两户农民包的果园和菜园。在这里他进行有刺黄瓜、意大利西红无籽西瓜、红宝西瓜、美国甜瓜、美国甜玉米等品种试验。籽种自己掏钱买,试验成功,籽种无偿赠送给他普及栽种。凡是试验成功的科学技术,他毫不保留,言传手帮的传授给别人。积石镇上草滩坝村农户白平福的果园产量很低,他传授给煎制石硫合剂的方法后,自己煎制、喷药,不但减少了投资,而且当年收成超千斤。为了解决群众的吃油、牲畜的饲草,达到改善土壤条件和增产的目的,李斌同志于1990年6月11日给县委、县政府送去了自费搞各种复种作物试验的报告,报告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县农业局、畜牧局、积石镇小履寒羊协会和农户尹福的协助。参观了李斌同志搞的八项复种试验田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的这些试验“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我们的心”。    

李斌同志离休前是园艺师。有一手高超的园艺技术.有人瞧中了他的手艺,.想以高薪聘请他,但他一一婉言谢绝。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把循化建设成为青海的水果之乡,搞好义务服务工作,他对自己约法三章:一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二是保质保量,服务上门;三是谢绝招待,分文不收。每年果树嫁接,修枝季节或果树发生了病虫害,许多果农来他家请教求助时,他不但有求必应,而且烹菜备饭,热情招待。可他到了果农家里,总是不喝茶,不吃饭,辛劳半天,分文不取。许多农户看到老李为他们出力流汗,实在过意不去,给他准备点便饭,沏一碗冰糖茶,可他总是以不饿,不宜喝冰糖茶为由推辞。他总是说:“我是来帮忙的,不是叫你们招待我的,否则,违反了我立的诺言,下次就不来你们这里帮忙了。”然后,便微笑着蹭上自行车消失在乡间小道上。多年来,他就这样饿了啃口自带的馍馍,渴了喝几口凉水,热心为果农服务。到金收获的季节,不少果农拿上果实让李斌品尝时,他仍按市场价付款,并耐心地说明不能白收白吃的道理,直到说服方为止。他为马占虎同志连续四年修剪果树,当主人家看到树枝上果实累累的情景时,便想到辛勤的老李为我服务四年却没吃过一顿饭,心里很过意不去。有一次老李来到他家,他知道老李的秉性,不能用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他,就沏了一碗冰糖茶请他喝,而老李还是以不宜喝糖茶为借口推脱了。李斌给农民服务时,他总是骑着那脱了漆的旧自行车,有时要往返30多公里。农民看他年纪大,力吃不消,请他坐招手停的面包车,可他总是婉言谢绝,坚持骑车去,还风趣地说:“生命在于运动嘛!”     

李斌同志已是一个年近古稀、儿孙满堂的老人。老伴和儿女们都有工作,家庭收入不少。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见老李那粗糙的手上缠着胶布,提着修剪、嫁接工具,整天忙忙碌碌的东奔西走,迷惑不解地问:“老李,你图个啥?”他笑哈哈地说:“我不图名,不为利,也没什么嗜好,一不会打扑克,二不会下棋打麻将,但和园艺、品种试验结下了不解之缘,离休后能有机会给养育我大半生的循化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是我最大的幸福,其乐无穷。”    

有一次李斌同志给唐祖才嫁接果树时,被唐家的狗咬一口,鲜血直流,并留下了两个牙印。1987年他又到该家嫁接果树时,又被狗咬了一口,留下了两个牙印。至在他的腿上留着深深的4个牙印。1991年2月份他帮助一家果农修剪果树时,不慎从树上掉下来,造成右手腕骨骨折。有人说:“帮忙反遭狗咬腿,上树造成骨折断,自找苦吃,何必呢?”但老李对此却不以为然地答道:“这是我离而不休的纪念。”据不完全统计,他每年为果农服务不下百次,亲自指导的果园面积达1000余亩,带动周围果园3000亩,培训技术员500人次以上。托坝村的百亩苹果园,原来年产不到5万公斤,经济效益很差,经李斌同志亲临指导和不断精心改良培育,1989年年产10万公斤以上,公共积累上交3万余元。积石镇东街村村民尹福的红元帅苹果树不结果,经老李亲手修剪后,树龄6年的果树产量均达25公斤以上。他还与查汉都斯乡牙藏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海日签定了义务技术指导果园3年的合同,同时还义务技术指导县林业局的60亩果园。另外每年义务技术指导各果区果园1000亩,瓜菜地近500亩。    

李斌同志离休几年来,不仅潜心搞各项试验,取得经验以指导农户,而且特别注重理论探索,总结经验。他结合高原地区的特点,先后撰写科技交流材料200余篇,10万多字。被报刊登载20篇。为了进一步推广科学技术,使更多的农户受益,他萌发了举办讲座和展览的念头。1989年国庆节他自费500元在县城举办了首次果树修剪、防止辣椒病虫害的科技讲座和科研成果实物展览。为了搞好这次展览,他夜以继日地翻阅大量资料,亲自编印科技讲座知识材料500份,共六册,总计三万字,搜集各类果树照片25张,病虫害图片175张,果树标本图15张,绘制果树修剪图25张,果品实物展出42个品种。展出前亲自布置,白天当讲解员,晚上守在那里,三天中前来听讲的有300余人,咨询者200余人,参观者2500人。26名县局级领导也参观了展览并题了词,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又到街子乡等4个地区进行了巡回讲座和展出。     

1990年李斌同志又利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和国庆节之机,自费700元,在县城举办了第二期为期三天“迎亚运”、庆“十一”果树、复种展览。在这期间,他风露宿,共展出1-10年生果树修剪自绘图13张,果树蔬菜病虫害防治图片271张,领导深入果园检查工作照片148张,小麦优良品种、辣椒枯萎病、果树病虫标本35个,复种试验各种作物生长情况标本26个,害虫标本21,循化特产6种,各类果品46种,并印发了果树修剪、虫害防治、辣椒枯萎病防治等6种科技材料共200份,众达35000余人。    

    李斌同志离休后,六年如一日,踏着自行车,穿梭在黄河沿岸的积石镇、街子、清水、查汗都斯等乡镇的果园和农户家中,义务为群众传播果树和农作物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多种经营,拓宽致富门路,发挥一技之长。一提起他,撒拉族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是“默默无闻的老黄牛,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