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老连长的新奉献——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3团离休干部赵万录

2014-11-12 17:03|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102| 评论: 0

分享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3团二连离休干部赵万录志,五年来,带领一个编外承包组参加生产劳动,走共致富的道路,在当地传为佳话。  

1984年赵万录离休时,正是连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任制的第一年,偏偏碰上了风、虫、旱、冰雹灾害,庄减产,职工欠收,一些人对承包泄气了,怀疑了。  

这时,全连几十个待业的青年,有的偷鸡摸狗,有的众打架,搅得人心惶惶,社会很不安宁,连队有人编了个顺口溜:上工心在跳,害怕家里门被撬,走路心也跳,担心有人来截道。连队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地少人多,家属没活干,生活遇到了困难。连队领导也很犯愁。  

面对这些问题,赵万录同志食不香甜,夜不成寐,他想:承包搞不上去,职工生活困难,人们怎么看社会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脸往哪里搁?一种压抑不住的冲动,涌上心头。他向党支部提出:要把待业青年、老弱残和家属们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编外承包组,为连里分解难。领导表示欢迎和支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在东山煤矿承包了一个矿井的儿子来请老赵上山坐阵管家。赵万录如果协助儿子把矿搞好,一年就可多收入几万元钱。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儿子的请求,开始组建他的承包组。

一位职工的家属得胸浓病,右肺和右肋骨全部切除,裤腰带上还挂着一个大瓶子,从胸腔里插根管子往外浓,这样的家属他收了;有位失去丈夫的职工,带着三上学的孩子,欠债几千元,这样的困难户他要了;有老口,一个耳聋,73岁,一个多病,64岁,还想干点活,增加点收入,两人只能顶一个劳力,他也留下了。还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青年……。他的编外承包组就样组织起来了。人们戏称他们是“杂牌军”。

    搞承包,土地是个关键。但赵万录却对领导提出,种连队最差的三类碱荒地,好地让给在职职工承包。他着大家来到西戈壁的大梁沟。这里沙丘连绵,白碱茫茫,苇草丛生。晴天,风卷白浪难睁眼;雨天,泥泞行路似胶沾。就在这里,他们翻开了生活新的一页。

    全组12个人都没有种过地。老赵手把手教他们修渠,点种、松土、打权、浇水。创业是艰辛的,风吹日晒,疼腰酸,刚过劳动第一关有的就哭了,也有的想打退鼓。老赵用自己的真诚去慢慢凝聚那一颗颗散乱的心。

    天一亮他就下地,自己干完帮别人干,中午他不回家,一个一个的检查大家干活的质量,发现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就打个记号。上班的人把饭给他带来,他顾不得吃,又要给返工的人去讲道理,做示范,下午收工还要再一圈,看看工作的进度,看看哪些作物该浇水、该打药,盘算着明天的活路该怎么干。浇水这活,又苦又要技术,关系到能否丰收。开始,叫青年人去浇他不放心,叫老年人去浇他又不忍心,只好自己干。一个浇水期需要七八天,他把老羊皮大衣一扛,再背捆麦草;住到地里,一期水浇下来,他又黑又瘦。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都知道老赵这是为的啥。盐碱地种瓜,地温低难出苗,出了苗有时也被盐碱“吃掉”。为了出齐苗,他带领全组补了六次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精心培育下长出的苏密种子瓜,经专家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标准,后来被江苏南京种子公司全部买走,还写来了感谢信。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别看这班“杂牌军”,年终结算时,有些“精锐”的承包组,还出现亏损、挂帐的现象,他们却在110亩盐碱地上首战告捷:年产值3.3万元,向连队上交纯利润2.4万元,职工收入达1000元。人们对这个“杂牌军”刮目相看的同时,更加敬佩赵万录同志。赵万录算不了什么英雄,可人们为什么这样敬佩他呢?离休的蒋连长说:“我和他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我佩服他为人正直,走得端,坐得正,没有私心。见到不顺理的事,不管你是谁,他敢顶敢碰。干工作象一头老黄牛,做思想工作,又象春风细雨,暖人心田,我们党就需要这样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

    前几年社会治安不好,职工的辣子、白菜常被人去,猪羊被人牵走,地里刚长出的瓜蛋子,也时常被人坏。面对这种情况,赵万录毛遂自荐,当上了治保主任白天上班,晚上提着大头棒放哨。他的一身正气,终于邪气镇住了。连队开始平静下来,生产也正常了。

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也在连队引起一些混乱,个别成员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赵万录及时召班组会,告诫大家:“有些人妄想否定党,否定社会主义,这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咱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的干社会主义,才能走上致富的路。谁也不许跟着他折腾。”同志们在赵万录的带领下,都坚守劳动岗位    

他带的承包组虽种的是孬地,但孬中也还有个好坏,他把地公平的分成三等,大家选完了,最后是他的。为使大伙多增加点收入,田边地角他都点上豆,种上瓜,上油葵。收获的时候分给大家。农忙之前,为了给大伙补身体,他买了一头猪,杀了分给大家吃,猪杂碎,不分,大家都说留给他作个下酒菜吧。谁知,晚上他叫老伴卤出来,第二天一大早又一点不剩的分给了大家。同志忍不住说:“老赵啊,这点东西你都不要,你真是为大伙碎了心呀!”

    组里一位女工说:“我们女同志心眼小,爱计较,顶撞撞是常有的事,老赵白天带大家干一天活,晚上还得家串户去做思想工作,真难为他了。为了我们这些困难户,他更显得老了,瘦了。这样的党员我们佩服。”

一个小青年说:“要不是赵爷爷管得紧,‘严打’那一非把我收进去不可,现在说不定还在高墙里蹲班房呢!”    

“杂牌军”组建五年来,由12人增加到45人,由110亩地增加到530亩,累计创产值45万元,人均创产值1万元,人均收入由1000元增长到2000多元。按照规定,他们应向国家上交11万元,但他们把超产的700/6都上交给了国家,实际上交了19.2万元。

    不仅如此,赵万录还把30多个调皮的待业青年引上了正道,一批又一批的带出来,转成正式职工,并成为各承包组的骨干。有的还当上组长,有的成了先进人物。

    这几年,他先后换了20多块条田,带大家栽了20多块护田林,植树17000多棵。开始,有些老年人想不通说:“我们还能活几年?”年轻人说:“人家其他班组都不种,咱们逞什么能?”他对大家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干社会主义得有点觉悟。

    连队职工吃水,以前要到几百米以外去挑,夏天还好些,冬天井台成了冰场,摔坏不少人的腿脚。要安装全连的自来水管,需要3万元,连里有困难。他召开班组会,和大家商议,结果大家同意自己少分点钱,一次拿出2.5万元,给全连职工办了一件好事。

    按连里规定,承包组长,因操心费力可拿双份超产奖,其他承包组长都名正言顺地拿了,可赵万录超的再多,也没有拿。他这几年应拿超产奖8万元,他却分文未取:1986年,领导决定给他650元奖金,1988年连队又决定给他700元奖金,他都婉言谢绝了。

    几年来,赵万录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