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一块砖 卜仲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宣誓时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卜仲谟革命的生涯中,以党的事业需要,在战争年代,先后由地方转入部队,又由部队转到地方,再由地方重返部队,1950年从陆军调入空军,岗位变动30余次,有升有降,都以党的利益为重,愉快的执行。成为“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去。 经常三想,不忘基本责任 一想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重温誓言就不忘基本责任;二是想牺牲的战友。卜仲谟的连长王道明同志,1940年春节在涟水洪码和日军作战时光荣牺牲了。那次战斗中卜仲谟有好几位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学牺牲了。卜仲谟的营长朱启勋同志,在1942年6月攻打宿迁陆集敌人据点时,被宿迁城里日军数倍于我增援包围,他带领警卫排突围时,右腹中弹,肠子流出体外,他用右手捂着流出的肠子,以惊人的毅力指挥战斗,鲜血染红了他的身体,还用左手拿着卜壳枪打死数名日军后,光荣牺牲。 “龙城虎将今何在,豪气盘肠化彩虹”。许许多多的烈士,为了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牺牲。卜仲谟作为一名战争的幸存者,怎么能不继承烈士的遗愿;三是常想党对卜仲谟的培养教育之恩。 经常三想,就能坚定理想信念。卜仲谟离休了,年龄大了,怎样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呢?他选择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因为培养教育青少年,是培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需要他们去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要在他们手中实现,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传承优良传统是卜仲谟崇高的事业 我们党、军队的优良传统是一座内容非常丰富的宝库。传统是一所大学校,要成为“四有”新人必须要受优良传统的熏陶。雷锋为什么能成为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因他处处学英雄比英雄,不断从英模身上吸取丰富的营养,获得了前进的动力。今天,青年一代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仍然要从传统乳汁中吸取营养。 卜仲谟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讲传统,为了讲传统,他先后编写了30余份讲稿,主动深入到单位、学校、社区去宣讲。青少年是欢迎的,许多同学来信写到:我是最爱听您的报告,您的报告使我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听您讲的革命传统故事。使我们了解到战争年代的艰难历程,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呢?江南大学同学来信说:卜老生动的讲座给我们远离那艰苦岁月的当代大学生上了一堂有深远意义革命历史教育课,使我们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二是组织阅读优秀刊物。卜仲谟先后到13所大中小学举办《大江南北》杂志“流动展”。各学校学生阅读后都为杂志上介绍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每一位烈士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昭示人们应以先烈为镜,秉承先烈遗志,争做世纪英才。无锡市北高中杨洁同学读后说:“《大江南北》介绍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我深受教育。许多老战士的优秀品质对我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江南大学王瑞妍同学是阅读《大江南北》的积极分子,能播种革命理想、坚定正确信念的《大江南北》是她成才路上的挚友、诤友,助她在确立世界观的黄金时期树立了远大理想,确立了崇高信念。她刚上大学就入了党,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标兵”、“校十佳大学生”,现已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为青少年做有益的事,是卜仲谟毕生的追求 培养教育青少年是卜仲谟应尽之责,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卜仲谟为青少年作了些有益之事。 开展“忘年交”活动,培养学生骨干。一个班级成绩的好差,与班干的作用密切相关。卜仲谟的“忘年交”活动主要是通信,通过通信谈思想、谈工作、谈学习、谈生活。激发他们求知做人的积极性。青少年非常欢迎通信,如辅仁高级中学王鑫同学给我的信中说:“每次看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一种默默的关切的力量在支持我,使我多了一份自信和勇气。”上海交大张震同学自己被评为交大“十大三好标兵”,且是唯一两次获得者,她所在的班为先进集体。江大王瑞妍同学她所在的班在她带动下,32人28人读研究生。 资助贫困生。得知延安、金寨、苏北等老区贫困孩子上不了学,卜仲谟的心很不安,除他自己捐助外还动员一些老同志参与。卜仲谟先后资助50名贫困生,捐助款十万余元。 以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为使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卜仲谟先后自费编印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人民英模》等书7种,12000册,赠予青少年,自费购买有益读物5000册赠青少年,复印学习资料9000余份赠青少年。还赠送青少年英模、花卉等照片1万余张,激励青少年。 接待来访青少年488批1843人次。凡是到卜仲谟家,都赠送给书籍、资料、和谈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为了青少年,他要活着。2008年卜仲谟被确诊患前列腺癌并伴骨转移,不能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当时心理上压力很大,感觉生命不会长久。这时卜仲谟又翻阅了《大江南北》,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以及领导和同学们对卜仲谟的关心鼓励,增添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中国“保尔”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使卜仲谟面对重病的袭击,坚定了他“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关心下一代不止”的夙愿。卜仲谟一方面按医生的要求打针吃药,一方面从精神层面展开与病魔的博斗,为了帮助青少年成长,卜仲谟要活着,青少年需要卜仲谟。他依旧走出家门到学校、到社区继续开展各项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