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全国人大办公厅退休干部王培:引资三千万 情洒西部全是爱

2014-10-29 16:46|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925| 评论: 0

分享到:

王培同志是一名老侨务工作者。他在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外交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工作期间,结识了许多侨胞和香港同胞,感受到他们热爱祖国、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1994年退休后,他决心用自身优势为侨胞、港澳同胞自愿捐款牵线搭桥,为祖国西部地区扶贫事业做实事,实现他继续为党的事业做贡献的誓言。

  洪秀美女士是香港基督教励行会总干事,想在祖国兴办孤儿院及其他慈善事业。王培同志多次陪她到青海实地考察,在青海省政府支持下,于1997年双方签订了在泽库县合作兴办“四配套”扶贫工程(为一户牧民建40平方米定居屋、60平方米畜棚、300亩操场围栏,种牧草10亩),还与西宁市合作兴办了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根据扶贫项目,洪秀美女士共筹款570.15万元,在泽库县兴建了430栋定居屋。2007年又为果洛州达日县捐款33万元建设定居屋,使455户特别贫困的藏族牧民改变了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住进了明亮宽敞舒适的砖瓦房,实现了安居乐业,逐步脱贫致富。

  洪秀美女士捐款扶贫济困的成功坚定了王培同志的信心,于是他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联络更多的侨胞和香港同胞,向他们介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实施管理规则》,很快收到了不少侨胞的捐款。他将侨胞港胞的捐款负责汇到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再将其寄回的捐款收据、捐赠证书、结对救助卡以及受助学生的信件等一一转寄给捐赠者,使捐赠者心中有数。

  陕西省麟游县、佛坪县、凤县、石泉县和清涧县是陇西的贫困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人畜饮水困难。1995年王培同志陪同香港朋友和澳大利亚朋友前往考察,分别筹集善款30万元为麟游县、佛坪县200户农民养羊脱贫,筹集善款135万元为麟游县、石泉县、清涧县、黄陵县、留坝县、凤县合建小学8所,投资12万元新建麟游县引水工程。在西安和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合办一所“西安回归儿童村”,收养因父母服刑而流浪的少年儿童45名,使他们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保障,感受到社会温暖。

  云南省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十分贫困落后。王培同志积极引导华侨参与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兴边富民计划”中来。一些毗邻缅甸边境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早出晚归到缅甸上学。曾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工作过的王培同志目睹此景深感痛心,当即联络当地政府,通过侨胞港胞对这些孩子全部予以资助。

  云南省妇联每年从全省各地迎接初中毕业生中选拔50名成绩优秀、家境贫寒的少数民族女生到昆明女中上高中。在王培同志的宣传倡导下,2004年全英华人社团妇女联合总会代表团应邀前往考察,当场认捐结对资助。当得知98%的毕业生能考上大专院校,她们十分高兴,称赞这是云南省妇联培养少数民族妇女人才的伟大创举。

  云南省德宏州毗邻“金三角”地区,是全国深受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重灾区,仅陇川县就有艾滋病致孤儿童600余人。2005年王培同志前往龙川二小,考察学校安置艾滋病致孤儿童的住宿条件、伙食状况和学习安排,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知识的渴求。王培同志联络侨胞港胞捐款用于资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先后资助319名。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是国家级贫困乡,2007年,已74岁高龄的王培同志不顾艰难花了12个小时登上布朗山,一天之内考察了五所农村小学。布朗山乡是一个“地无一里平,人无一千元”的特困乡,生产手段落后,教育水平更加落后,青壮年多为文盲半文盲。在王培同志的努力以及勐海县政府的支持下,由英国华侨捐建的两所华侨小学2008年在布朗山建成。这既让当地村民看到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希望,又帮助英国老华侨实现了在国内办学培养人才的夙愿。

  十五年来,王培同志九次到青海、六次来云南、两次去陕西、两次赴香港……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西部扶贫助学事业。他的一片爱心和诚心赢得了侨胞朋友、港澳同胞的钦佩和信任。至20094月他们累计捐款人民币840.3686万元、港币1958.4024万元、英镑30.7488万镑、欧元1500元、美元180元,若以当时外汇牌价折算,合计人民币3100多万元。这些资金兴建了藏族牧民定居屋455栋,扶持陕西省200户农民养羊脱贫,兴建一处农村引水工程,合作兴办两所儿童福利院和一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资助兴办一所儿童回归村和两个农村卫生所,合建40所农村中小学校,资助3537名农村贫困学生上学。

  王培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人大机关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多年被评为“全国人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还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