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以奉献为乐的老人——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离休干部武心田

2014-10-29 16:07|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671| 评论: 0

分享到:

提起武心田的名字,在黑龙江煤城双鸭山市,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人们心中,他不仅是一位为新中国独立解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之臣,更是一位令人尊敬和爱戴的模范榜样、一面做人办事的镜子。离休24年间,他离而不休,老有所为,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发挥余热,默默地继续做贡献。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老战士的职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只要活一天就要贡献一天,为革命作贡献就是我的乐趣。” 近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黑龙江省道德模范、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7年黑龙江省邮政局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两枚印有他本人头像的邮票。他的感人事迹也多次被省内外新闻媒体及报刊杂志报道过。

  不忘历史 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和学术论文

  武心田虽是有功之臣,但他从不炫耀自己,不讲自己的历史功绩,总是和蔼可亲,谦虚谨慎。离休后,他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了大量革命回忆录,教育后人不忘历史,不辱使命,兴我中华。这些回忆录涉及战争岁月中敌人集中营暴行、劳工队遭受法西斯统治及新中国取得革命胜利后艰苦奋斗等内容。他撰写的《一支劳工队悲惨遭遇》、《日寇北平集中营的残暴统治》等近十篇文章,作为珍贵文史资料被陆续收录到国家、省、市级图书或报刊中,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发挥了强有力的教育宣传作用。

  他常说,要想让自己思想常新,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武装头脑。因此,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记笔记的好习惯,每天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和时事资料,每有所感所悟他就伏案秉笔疾书,弘扬新人新事新面貌。据统计,在离休后24年的时间里,他累计撰稿达55万字。

  老有所为 积极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所居的小区环境嘈杂,邻里关系长期生疏,于是武心田想办法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发动大家改善居住环境。他起草了一份居民生活公约,请每家住户帮着修改补充,并通过全楼居民大会表决,正式通过这份公约。因他的热心和无私,他还被大家推选为“楼长”。从市领导岗位退下来,再让他去当住宅区的一楼之长,身边的一些人觉得低气,劝他不要当了,但他却不这样认为。他把这件差事看作是群众信任和发挥余热的神圣责任,他不仅当了这个众望所归的楼长,而且一当就是17年。他尽职尽责,忙前忙后,为搞好居民的团结和邻里和睦,保持大楼内外的净洁及环境的绿化美化,创建生态和谐平安的大院,他整天忙碌不停,身体力行。他发动大家,平整楼院,修花坛,办黑板报,使居民区呈现出和谐安逸的新气象新面貌。

  发挥余热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武心田以平和的心态和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近年来,他先后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校、劳教所等单位作报告70多场次,听报告人数达15000多人次。他常说,现在虽然离休了,但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教育和鼓励广大群众及青少年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此外,他还担任市委党风巡视组组长等多个社会义务职务。2008年,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30余名离退休同志参加的老作家协会,继续为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成果不遗余力的耕耘着。同时,他还在当地有影响的报刊上开辟了“武老视线” 专栏,每周发表一篇文章,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社会现象、问题,发表评论、阐述观点,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目前,他在专栏上已撰写文章达六万多字。

  清廉淡泊 积极为群众谋利益

  武心田无论是在职时还是离休后,其生活上都是简朴的,并以艰苦朴素为荣。他至今仍住在只有8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楼里,从不以功劳高资历老去为自己谋房子、为子女谋位子,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帮人做好事上。他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有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并建言献策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几年前,市内老年人凭老年证乘公交车遇到阻碍,他多次向市领导反映,使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他十分关心群众疾苦,乐于助人,常常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有年冬天,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丢了钱无法坐车回家,他赶紧掏出钱把孩子送回家。有位素不相识的老工人,让女儿领着来找他帮忙解决工资待遇不合理问题。他亲自出面,帮他询问有关部门,最终落实有关政策待遇。200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他去附近的山上晨练,看到大街上躺着一个被车撞伤后昏迷的中年男子(司机逃逸),当时周围聚集了许多人,但没有一人敢上前,这时,他顾不上83岁的高龄,急忙拦截了一辆车,与司机一同将伤者送到医院,当看到伤者脱离危险后,他悄然离开。

  武心田作为一名老干部,他紧跟时代步伐,余热生辉,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甘于奉献、帮贫救困,充分诠释了一名新时代老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境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