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山西平顺县离休干部郭玉锁:平凡之中见精神 离而不休再奉献

2014-10-29 15:58|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570| 评论: 0

分享到:

 在青羊大地,有一位老人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离休后,18年如一日倾情和谐建设、无私服务群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那以小见大、平凡之中的精神,却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他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各部门表彰。

  他就是平顺县公安局离休干部郭玉锁。

  关爱孩子,他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干部

  郭玉锁把配合学校、家庭开展未成年人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1995年,他被苗庄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10多年来,每逢教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他都要到学校和老师、孩子们联欢,给大家讲革命传统,讲英雄人物保家卫国的故事;清明节,他同孩子们一道,去烈士碑前献花圈、唱国际歌,使孩子们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应当珍惜的道理。

  平顺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使失学儿童能够复学,他在家乡苗庄村倡导开展了“献出一份爱心、救助一个孩子、培养一名人才”活动。陈静月小同学因患白血病花费很大,家里十分困难,老郭在自己捐助的同时,积极发动老干部和个体户为小静月捐款。几年来,他先后为维修学校、救助失学儿童、资助困难户捐款1.5万多元、捐献衣服70余件。郭玉锁对孩子们出手大方,但对自己和家人却很吝啬。他的老伴儿是一名老党员,又是出了名的老病号。有一天,他正准备去学校捐款时,老伴开玩笑地对他说:“老郭啊,你为孩子们捐款挺大方,给我看病却抠门。”老郭也开玩笑地对她说:“老伴儿啊,咱们都是土埋脖子的人啦,多活一天少活一天没有啥,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能委屈他们呀,理解万岁吧。”

  郭玉锁常说,贫困地区的孩子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培养孩子们书画兴趣,老郭发挥自己爱好书画的特长,办起了“书法绘画培训班”,购买了教材和笔墨纸砚,并到县城聘请了老师为孩子们讲课。在他的培养下,十几名孩子在县教委举办的书画竞赛中获奖。

  看着孩子们取得成绩、茁壮成长,郭玉锁由衷高兴。

  见义勇为,他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公安

  郭玉锁是一名有着40多年警龄的“老公安”。 离休后,他始终牢记着自己“见义勇为、恪守诚信”的座右铭。2002年初春,苗庄村一蓄水池里薄冰未化,一名叫郭卫东的小学生和伙伴们玩耍时掉到了池中。一时间,落水儿童在水池里挣扎,几个孩子在街上大叫:“救人啦!救人啦!”听到喊声,郭玉锁不顾一切地赶到水池边,看到危在旦夕的孩子,他不顾自己的年老体弱,毫不犹豫地跳下水池,将孩子救起。

  “把人民视为父母、对坏人疾恶如仇”,是郭玉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5年,苗庄村发生一起案件,得知情况后,老郭火速赶到现场,协助村干部报警、保护现场。为了尽快破案,安定人心,他积极协助公安部门找线索,搞排查。在警、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天后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在苗庄村,提起郭玉锁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事迹,老百姓们能数一长串:书店一名职工被拖拉机撞晕,肇事司机逃逸,多亏郭玉锁发现,并及时送医院抢救;苗庄二中一名学生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撞伤,老郭看到后,立即叫来一辆出租车把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跑前跑后检查,直到孩子的家长赶到。

  为民服务,他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

  郭玉锁的晚年生活既充实、又愉快。充实的是他每天有事干,忙忙碌碌度晚年;愉快的是他感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继续为群众做好事,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之恩。

  义务扫街成了他的习惯。在县公安局工作时,老郭就养成了每天早上打扫机关卫生的习惯,离休后,不论是居住在公安局宿舍,还是居住在老家苗庄村,义务扫街的习惯,他一直没有变。10多年来,他先后买过扫帚100多把,灰斗10多个,单位领导和村干部提出报销费用,老郭说,我拿着国家的养老金,买几把扫帚还找国家要钱?

  郭玉锁是村上7名孤寡老人家中的常客。赵保孩、刘起家、郭天宿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生活十分困难,老郭对他们像亲人一样,经常把自己的衣服送他们穿,还不时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请医买药为他们看病是常事,逢年过节给他们买点东西成习惯。老人们激动地说,从郭玉锁身上,他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品德。

  义务为村民写春联是他的乐趣。贫困地区的文化人不多,每年的写春联成了老百姓的难事。10多年来,郭玉锁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一任务。每到春节前夕,他就在家里撑起了摊子,来者不拒,随来随写。这些年,他写了多少春联,买了多少纸墨,恐怕没人能说清楚,唯一能看到的是他家中存放的一大捆废弃毛笔。

  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诠释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