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集体】武钢研究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科技兴企奉献余热

2014-10-29 15:31|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686| 评论: 0

分享到:

武钢研究院有离退休干部79人,中共党员58名。近年来,该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中组发[2006]12号和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精神,以“两项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政治、经验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继续为社会和企业的改革发展、科技进步奉献余热。

  建设一支新时期最具先进性的党员队伍

  1、坚持“三个结合”——把学习十七大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把学习各个时期的主题与企业形势任务相结合,把广大党员面上学习与支委一班人带头研读学习相结合。

  2、探索“三个阶段” ——党支部在初始阶段,延续老的学习方式,采取一人读报,大家听,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老同志对老的学习方法兴趣不大、效果不佳。第二阶段,探索专题报告的方式,利用几位离退休老党委书记的理论优势,每次推举一人围绕中心内容作专题发言。第三阶段,党支部根据支部老同志当中知识分子多、文化素质高、理解能力强、担任过基层领导、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扩大中心发言面,让更多的老同志有学习发言的机会。大家分别列专题发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既有理论,又有生活实际典型事例,学习效果明显,都感到很有收获。

  3、搞好“三个定期” ——一是在每年的年初和年中公司工作会、职代会后,院党政领导专门向老干部通报全年和半年武钢生产经营情况和本单位科研工作情况,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使老同志能及时掌握有关重要信息。二是每月15日组织离退休干部政治学习,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使大家学有制度,学有收获。三是定期组织“双游”。每年春、秋组织离退休干部外出游览,参观国家大型工程如三峡大坝、武钢江北公司、炼钢、轧钢新项目等,通过这些定期活动促进离退休老干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使离退休老干部党员既能及时掌握新形势,又能较好地融入新环境,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成果,推动了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建设新时期最坚实的战斗堡垒

  1、创新支部工作,提高党支部的整体活力。一是选拔素质高、身体好、热心支部工作的老党员进支部班子,加强支部班子力量。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党小组长经大家民主选举产生出来,他们在老同志中德高望重,以前是单位的老领导,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老同志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支部班子每季度召开1-2次支委会,结合开展“四比四看”(比学习看立场、比觉悟看奉献、比身体看精神、比心态看境界)、“两促两作”(促发展、促和谐、作表率、作贡献)等主题活动,支部书记带头找差距,作自我批评,支委成员互相交流思想和工作情况,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三是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研究院党政工领导积极为党支部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在研究院科技大楼建设之初,就积极筹划老干活动场所,建起160余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配置了电视机及音响设备、会议桌椅、书柜、乒乓球台、棋牌桌等设施。每年行政拨付万余元费用为全体离退休老干部订阅报刊杂志。

  2、创新制度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吸引力。研究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先后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老干部党内活动制度》、《老干部文体活动制度》、《老干部走访慰问制度》、《老干部活动室管理制度》等。每年年初,党支部将全年工作和活动内容、形式、责任人等一一作详细安排,印发到每个支委和小组长手上。多年坚持每季度初开支委会、每季度末开党小组会、每月中旬开全体党员学习会、每年2月党政领导面对面交流会、每年5月开民主生活会、每年6月开党员总结大会以及每年35日学雷锋、重阳节上街服务等,都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不折不扣地坚持执行。

  3、创新活动内容,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发动老同志成立了门球队、乒乓球队、歌咏队、“夕阳红”写作小组、棋牌小组、书法小组等6个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门球队在武汉市青山区“蓝盾杯”老年门球邀请赛中获第一名。写作小组将自己撰写的健康养身“三字经”和生活保健小常识编印成册,在上街义务服务活动中向过往市民散发,受到欢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歌咏队退休教授级高工张奇光连夜谱写了词曲《汶川,我的兄弟姐妹》,组织老干部排演,在武钢组织的文艺演出中获得最佳创作和最佳演出奖。

  为科技兴企奉献余热

  (一)在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中发挥参谋与助手作用。研究院70多名老干部中,各类专家占70%,担任过基层党政领导的老干部占10%以上,为充分发挥他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党支部组织、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老同志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咨询、讲学授业、人才培训等活动。现年78周岁的退休教授级高工方泽民同志,一直返聘在武钢工作,在武钢冷轧硅钢、产品规划、技术改造、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科技创新等方面,为领导出谋划策,并积极参与、推进和实施。鉴于他的突出贡献,2007年武钢科技工作大会授予方泽民同志“事业成就奖”,并获12万元大奖。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还特意到其家中看望,并与方泽民同志及其家人一道合影留念。

  (二)在国家和行业科技前沿发挥领军与促进作用。65岁的陈邦文为中组部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他作为负责人,开发的新产品达24个,管理的新产品达300余个。他开发的耐大气腐蚀钢国内至少有七家钢厂以同牌号生产,在国内属首例,为本企业和社会创造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陈邦文参与国家“973”计划《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作为该项目在武钢地具体负责人,他承接其中的5个课题。

  (三)在推动企业和社会技术进步上发挥推动作用。老专家陈晓同志这几年在压力容器用钢、耐火耐候钢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成果建造了上海残疾人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奥运“鸟巢”等国家大工程。老专家郑琳教授带队研制的X70X80X100系列管线用钢,以其技术超前、性能优异响誉国内外市场,多次出口印度、伊朗等国,每年近似40万吨的销售量送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

  关心下一代

  (一)在政治思想上关心青年人进步。党支部副书记许青海同志每年都要对新分大学毕业生进行厂史厂情教育。他围绕艰苦创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宣讲,获得较好教育效果。在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中,党支部书记张岚同志多次现身说法,用朴素的语言讲解自己解放前后求知识、学理论、实践锻炼的人生经历,使广大青年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受到极大的启发。

  (二)在专业技术上关心青年科研人员岗位成才,开展“传帮带”结对子活动。从2004年开始结对子活动,老同志按专业特点分成六个小组,共结对子42对。2007年又实行分专业组结对,结对面不断拓宽,结对更有针对性,做到了思想上热情帮,技术上认真传,作风上细心带,其经验分别在2007年、2008年全国钢铁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年会上进行交流,并被《中国火炬》全文刊登。

  (三)在生活上热衷公益事业,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该党支部对50名外地(农村)来的大学生的经济、婚姻、住房、工作表现等状况进行调研,并将综合分析意见写成书面报告上报到公司,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台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大学生购房首付款实施办法》,3年来为600名大学生发放减息贷款6000多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离退休老干部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儿童捐款12670元,院58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7450元,退休教授级高工方泽民一人捐款4000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