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集体】贵州省平塘县白龙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京舟河畔红旗飘

2014-10-29 15:11|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696| 评论: 0

分享到:

    在祖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平塘县东北部的京舟河畔,坐落着国家二类贫困乡---白龙乡。在那山高水长的大山深处,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白龙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多年来,该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始终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支部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离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制度抓学习,争创“五好”党支部

  该支部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增强党支部的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加强支部建设,坚持制度抓好学习。为了克服党支部活动经费、场地和交通等困难,支部采取定时不定点的方式,每月9日轮流到党员的家里集中学习。大多数党员因居住比较分散,有的需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赶到集中点,但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支部都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在白龙乡的基层党支部中树立了一面旗帜,为白龙乡的党员做出了榜样。近年来,该支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在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上级党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支部的实际,把党性强、威信高、讲奉献、身体好、具有较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离退休干部党员,选配到支部的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改变了过去读读文件,看看报纸的学习方法,结合实际边学边议,说身边的人、议村组的事,实地了解各村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结合县情、乡情展开讨论,让党员同志各抒己见,然后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党委和政府,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思想,支部还邀请县里有关部门的专家到白龙乡作报告和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书记职责》等制度,支部、小组层层抓落实,支部书记、委员处处带头严格执行,积极为支部党员做出表率。四是积极开展争做“十个一员”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每位党员带头做好一名农村法制宣传员、群众纠纷调解员、政务公开监督员等,在支部内部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无私奉献促和谐 服务社会献爱心

  “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这是该支部每一个党员的自我要求,他们把关心下一代、推动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支部的工作目标,积极投身于党的各项事业,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无私奉献、发挥余热。

  一是关心下一代。该支部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深入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近年来,该支部举办各种教育活动20多场次,受教育学生达2万多人次。每年的“六一”节,他们还从微薄的离退休金中拿出部分生活费资助贫困学生,与小朋友们一起欢度节日。他们还自费编写乡土教材《白龙教育风貌》,并印发300多本到各个学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该支部还积极开展对辍学青少年的复学动员工作,在得知有俩姐妹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后,支部的同志多方奔走,为她们捐助了100多斤大米和200多元现金。在该支部的协调和帮助下,不仅实现了俩姐妹的求学愿望,与她们有相同境遇的20余名中小学生也重返了校园。

  二是扶贫济困献爱心。该支部的党员,虽然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但他们对乡里的各种公益活动总是带头参加,走在前面。有一老党员,平时生活俭朴,舍不得多吃几顿肉,多买一件新衣服,但在乡里修建大桥缺乏资金时,他把多年积攒下来的6200元钱,毫不犹豫地捐出来修桥。从2002年至今,该同志为家乡修桥、铺路、修渠、建校等共捐资1万多元,还坚持数年义务维护近2公里长的村小学道路。几年来,该支部积极组织离退休党员捐资助学、修桥、铺路的资金达4万多元。20077月,平塘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肆虐的洪水刚刚退去,支部就组织党员同志,挨家挨户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还自发向受灾群众捐资880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支部组织党员向灾区人民捐款1900元,缴纳特殊党费900元。

  三是维护稳定促和谐。该支部的老同志一致认为,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创建文明村庄的工作中,他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当起了义务调解员。20053月,当地村民发生地界纠纷,矛盾一触即发,随时可能演变为群体械斗。该支部的党员知道后,来不及吃饭,就分头上门做调解工作。通过他们深入细致、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工作,使当事人握手言和、相互谦让,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中,有的村民想不通,不愿配合工作,支部的一些党员,不仅带头将自家的坡地全部退耕种树,还协助乡党委、政府做群众的疏导工作,经过他们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村民由当初的抵触变为积极支持,使退耕还林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该支部成立至今,协助乡党委、政府做群众工作,共调解各种民事纠纷达30余起,有效地化解了矛盾,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银发调解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支部老党员身先士卒,深入村民中积极开展“和谐家庭”主题宣传活动,以诗歌、快板等形式反映白龙乡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组建了白龙乡诗词楹联学会和老年学校,成立了读书、书法、诗词等兴趣小组,创作了一批赞美家乡、歌颂祖国、歌颂党的作品,编辑出版了《诗乡白龙》诗集,为白龙乡成为黔南州第一个“诗词之乡”起到了促进作用。支部老党员还自编创作了山歌、快板近百首,内容涉及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科技兴农等,在传统节日进行义务演出近百场,深受群众欢迎。该支部还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并开展帮带联户活动,使优生优育成为新风。

  模范带头谋发展 为民服务保增收

  当地农村有两兄弟外出打工学到了养殖技术后,欲回乡创业发展养猪业,因缺少启动资金找到了白龙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该支部及时为他们协调解决了3万元启动资金和养殖场地,使他们成为当地养猪大户,并带动了20多户村民养猪致富。有一青年农民种植西瓜多次失败,支部就牵头邀请县农技部门的技术员进村入户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指导和培训,该青年农民不仅种植西瓜获得成功,还扩大了种植项目,除自己种植10亩果树外,还带动20户村民种植西瓜。几年来,该支部组织举办各类种、养殖业培训班20多场,培训青年农民达600多人次。

  为广开群众增收门路,该支部书记经过反复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增产30%以上的地膜辣椒种植方法,并毫无保留地将这项技术传授给30多户人家;一老党员通过开发荒山种植15亩经济果林获得成功后,带领50多户村民开垦荒山,种植经济果林300多亩,户均增收1000多元;有一村群众要集资修建一座50多米长的拱桥,该支部的同志连续几天挑灯夜战多方求助,写了30多封求助信,获得了近万元的捐款,使拱桥得以顺利建成通车。

  该支部以出色的工作,从2004年起连续五年受到上级党组织表彰,先后被州、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京舟河畔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鲜艳夺目的党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