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2011年4月21日] 金门战斗纪念碑奠基

2014-10-22 15:58|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963| 评论: 0|原作者: 韩甜|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去年8月,在中国陆军28军网(原中国陆军82师网)的提议下,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决定修建“金门登陆战斗”纪念碑,并在《家》刊刊登了请“家”人提供金门登陆战斗参战将士名单的文章。今年的4月21日是山东老战士纪念广 ...

爸爸,咱们回家!

  韩甜

去年8月,在中国陆军28军网(原中国陆军82师网)的提议下,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决定修建“金门登陆战斗”纪念碑,并在《家》刊刊登了请“家”人提供金门登陆战斗参战将士名单的文章。今年的421是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落成一周年纪念日,也是金门战斗纪念碑奠基的日子。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战士和老战士后代200余人聚集在老战士纪念广场上,共同见证了这一足以被历史定格的时刻。

为这一刻,烈士们等了62

金门登陆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战斗。参战的28军、29军共计三个团连同船工9000余人,在援兵不继,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幸失利,约5000名将士英勇牺牲,其中大多是山东的子弟兵。至今他们的遗骨还失落在金门的沙滩荒野上。 62年过去了,没有一座烈士墓属于他们的,没有一座纪念碑镌刻他们的英勇和功绩。然而,别人可以忘记,痛失数千子弟兵的山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建立金门战斗纪念碑,就是想让牺牲在金门的烈士知道,家乡是他们归宿,就是要召唤他们魂归故里。

得知老战士纪念广场要建金门战斗纪念碑,“家”人申玉兰给我们写来信件:打小奶奶就不停地念叨,“46年,你爸离开家时,你还没出生,你妈生下你不久也去世了。你爸爸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觉悟高,非要去当兵,家里不同意,他是硬离开家的。后来,你爸来了封信,说是去了福建,你爷爷不放心,想儿子,就去福建找你父亲。在部队住了两天,你爸说,爹,你回去吧,部队现在很紧张,正在筹备船只、木板准备解放金门岛。等解放了金门岛,我就回家和您、娘还有女儿团聚。临走,你爸还让你爷爷给没见过面的你捎回来了小衣服和一双棕色的小皮鞋……”可直到爷爷奶奶去世,别说团聚,我们连父亲的尸骨都没有等到。奶奶临闭眼前交代,她去世后,也给父亲做个坟头,就放在她和爷爷的坟旁边,也算是魂归故里,入土为安了。

 和申玉兰怀着同样的感情,“家”人蒋铭山在给《家》刊的信中写道,“我大哥叫蒋铭德,他身材魁梧,勤劳肯干,还特别孝顺。大哥识字,字也写得好。他经常寄立功喜报回家,也爱写信,平均一个月给家里写一封家信。从信里,我们知道他一路从济南到徐州,又过长江、打上海,接着又去了福建。可自49年秋以后,家里收不到信了,家里人到处询问,也没有个结果。后来陆续有些信退回到家里,有的写着‘查无此人’,有的写着‘去金门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查清他在金门战斗中被打死了。我们兄弟三个属我大哥最孝顺,他在最后一封家信里说,这仗也快打完了,打完他就回父母身边尽孝;如果战死了,就把他埋在父母身边到阴间尽孝。这60多年过去了,我大哥在哪呢?他想回家呀!”

为这一刻,亲人们盼了62

414,为了让牺牲在金门的英烈们魂归故里,受省委老干部局之托,中国陆军28军网的负责人、时任主攻金门的244团副团长宋家烈的女儿宋晓峰等4人前往金门岛,分别到当年烈士登陆、战斗、牺牲最多的垄口、安歧、北山断崖、林厝、西铺头、观音山等6个地方呼唤烈士回家。62年前,蒋经国上金门“劳军”时哀叹道:俯瞰全岛,触目凄凉,尸横遍野,血肉模糊。”62年后,牺牲英烈的儿女们在曾经血染的疆场,一边捧起一抔抔黄土,一边呼唤:“亲人啊,跟我们回家吧!”

421清晨,济南持续升温的天气突然转变,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路滑、雾大,但仍挡不住金门烈士后代和烈士战友们的脚步。他们要亲手为烈士纪念碑为亲人奠上一抔土。

在金门战斗中被俘,受尽非人折磨后被杀害的251团政委田志春的女儿田东民专程从福建赶来。父亲牺牲的时候,田东民只有两岁。她对父亲的认识,除了来自母亲和父亲生前战友的描述以外,还来自一份报纸。那是1949127的台北《中央日报》。上面发表了一篇参观新生营的访问记,同时刊出了一幅照片。照片拍的是国民党在内湖集中营针对金门战俘中的顽固分子举行的斗争会,照片中央是一个神情镇静,盘腿坐在地上的人。照片旁刊出的文章说,这张照片中间被斗争的人是共党顽固分子中的顽固分子。那个“顽固分子”就是田东民的父亲田志春。那是田志春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张照片,也是压在田东民心里60多年的心痛。60多年来,田东民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父亲的忠骨何在?英魂何在?在一篇悼念父亲的文章中,田东民写道:“60多年前,九千将士片甲无回,噩耗声震朝野,而今天他们正逐渐被人们淡忘,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既无碑文也无殿堂,竟然没有一个可以让后人寄托哀思的地方……”当田东民终于站在金门战斗纪念碑奠基石前,主持人让她说两句话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我今天心情很激动”便哽咽地再也说不出话来。

得知金门战斗纪念碑奠基的消息以后,来自烟台的“家”人姜明海带着老伴和孙子坐晚上11点的火车连夜赶来济南。姜明海今年64岁,他的父亲姜世刚是村里的民兵排长,不但枪打得准,在民兵排百十号人眼里很有威信。姜世刚参军走的时候,姜明海还没出生。但从出生开始,姜明海和母亲就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从懂事那天起,姜明海就和母亲一起到各个部门去打听父亲的下落。直到等来一纸通知书:父亲是2884251团的战士,在金门登陆战斗中牺牲了。母亲闻此差点哭瞎了眼,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让我们娘俩今后怎么过啊?姜明海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可以到父亲牺牲的地方看一看,捧一把黄土带回家乡入土为安。但这个愿望要实现谈何容易?没办法,姜明海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父亲生前的一张照片,每天带在身上,算是对父亲的祭奠了。

“爹”——62年的第一声哭喊

前来参加奠基仪式的烈士子女,大多数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到父亲的坟前哭喊一声“爸爸”是他们62年来难以实现的心愿。

淅沥沥的小雨淋湿了奠基的碑石也平添了几分哀思。当主持人宣布,请金门烈士后代代表将从金门带回的凝结着烈士英灵的黄土撒入纪念碑底时,金门烈士的家属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现场哭声一片:“爸爸,咱们回家了,回山东老家了!”“爹啊,六十多年了,你终于回来了!娘等你哭瞎了眼啊!”“叔啊,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你啊!你终于回家了啊!奶奶等了你一辈子啊!”

金门的黄土伴着泪水撒在基坑里。烈士家属们争着拿起铁锹,一轮一轮地往基石上培土,每个人都想多培几锹,每个人都想多和亲人说两句话。在黄土下稳稳矗立的那哪是基石,那分明是62年前那一张张年轻英俊的面孔啊!这时,不知谁喊起了“金门烈士万岁!金门烈士永垂不朽!”的口号,大家跟着喊着,那一声声的口号里明显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和压抑了60多年终于爆发的情感。

解放战争期间,山东有100万人参加解放军南征北战,同时还有1000万民工随军南下作战,山东兵对解放战争的贡献是巨大的,山东兵所参加的任何一场战斗都是不容我们忘记的。我们修建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是为了让山东兵精神永远弘扬和传承下去;我们修建金门战斗烈士纪念碑,是为了让世人同样不要忘了那些牺牲在金门战斗中的勇士,召唤62年前牺牲在金门的山东子弟兵魂归故土,让牺牲的烈士们知道,你们是家乡人民永远的牵挂,你们是家乡人民心中的英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