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抗日英烈宫川英男:一个中国家庭三代人的怀念

2014-10-17 13:49|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861| 评论: 0

摘要: 9月2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作为唯一的一名日本人,宫川英男的名字光荣入列。宫川英男对《家》刊来说并不陌生,2010年,日本八路军、新四军协会会长小林宽澄来济,《家》刊曾陪他到 ...


9月2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作为唯一的一名日本人,宫川英男的名字光荣入列。宫川英男对《家》刊来说并不陌生,2010年,日本八路军、新四军协会会长小林宽澄来济,《家》刊曾陪他到长清烈士陵园看望宫川英男,并在他的墓前洒下了家乡日本富士山的雪水。也就是在那一次,《家》刊了解了宫川英男的故事,以及老战士李洛夫一家三代人对他半个多世纪的怀念。


想还原宫川英男一个清晰的形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长清区孝里镇由几间简陋的石头房子组成的大峰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大约是少有的一个记录宫川英男事迹的地方了。但即使如此,介绍也很简单:宫川英男(1920~1945)日本人,曾任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协议会副委员长,冀鲁豫边区参议员,1945年6月,在一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日军工作队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包围在万德镇官庄村,突围时牺牲。大概是实在找不到宫川英男的照片,代替宫川英男照片出现的是他的墓碑。

也难怪,一个69年前年仅25岁就牺牲的年轻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记忆本就不多,但估计连宫川英男自己都不会想到,在他牺牲后,他的战友李洛夫一家三代为他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墓,并帮他寻找到了远在日本的家人,把他“送”回了家。

好八路、好战友

李洛夫原名孟宪州,1942年,他担任济南长清县第六区委书记时,出于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向往,便改名为李洛夫。现存的关于宫川英男的资料,大都来自他的回忆或收集。

在李洛夫的记忆里,宫川英男显得很文气,一副书生模样,个头不高,经常穿一件蓝大褂,戴一顶礼帽。1943年,在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敌工科的领导下,李洛夫组建了日军工作队,成为瓦解日伪军军心的特殊抗日战士。宫川英男就是在那时候被派去和他一起工作的。

和很多日本八路一样,宫川英男原是一名侵华日军,在双乳山伏击中被俘。开始,宫川英男宁死不跟中国军队走,当提到日本天皇时,他更是变得狂躁,“不能讲我们天皇”。后来,宫川英男被送到鲁西南地区由日本共产党组织的“反战觉醒联盟支部”。很快,本是日本共产党的他便认识到了日军侵华的本质,自愿参加了八路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李洛夫眼里,宫川英男工作很有一套。为了瓦解日军斗志,宫川英男负责撰写对日传单和喊话。他在宣传单的醒目位置印上了“对士兵不许打耳光”、“士兵不是牛马”等宣传口号,还有的印上了“家里老少在眼巴巴地盼望着你回去!”“请千万保重身体!”等内容。樱花节、五一节及新年等节假日是日本兵最想家的日子,宫川英男就组织人员为思乡的日兵送去慰问品,使思乡厌战的情绪在日军中迅速蔓延。在宫川英男的“攻势”下,不少日本兵投诚。这让日军非常恼火,开始以一架飞机的高价悬赏宫川英男的人头。

在和宫川英男并肩战斗的日子里,李洛夫对宫川英男非常敬佩,这不仅仅因为他工作有头脑,更因为他虽然身为日本人,但比八路还八路。在生活上,宫川英男艰苦朴素,衣服破了自己缝补,上级发给他的生活津贴费,他总是拿出来给大家买菜吃;在政治上,他从不迁就错误。有一次,他得知和自己一同工作的日本战友对房东姑娘作风轻佻时十分气愤,立即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洛夫一样了解宫川英男,特别是当地的老百姓,看到李洛夫整天和个日本人在一起共事,百姓们对李洛夫发生了误会,打聋了他的左耳。但从此,李洛夫和宫川英男结下了生死之交。有一次,李洛夫感冒发烧很严重,夜行军时,宫川英男就背着他爬山越岭,住进村后没药治病,宫川英男就整夜守着他,用土方给他退烧……

英勇牺牲,一家三代为其守墓半世纪

李洛夫永远忘不了1945年的那个春天,宫川英男英勇牺牲的那一幕在他后半生里的回忆里频频出现,很多次,他都会在睡梦中喊着宫川英男的名字醒来。那天,李洛夫和宫川英男刚从济南皮家店、界首一带完成工作转移到官庄,两人都非常疲惫。秘密进村后,两人就睡着了。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正当大家睡意正浓时,村长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鬼子已把官庄包围了。李洛夫叫大家把有关文件藏好,然后开始组织突围,但没有成功。无奈之下,他把宫川英男藏在了一个麦秸垛里,然后分头去找地方隐藏。

敌人进村后,开始用刺刀到处乱捅乱挑,当捅到宫川英男藏身的麦秸垛时,宫川英男见躲不过了,便英勇地跳了出来,朝鬼子连开数枪,但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鬼子,宫川英男最终没能突围,在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毫不迟疑地向自己举起了枪……

李洛夫亲眼看到了宫川英男牺牲的全过程,心如刀绞。因为知道日军把宫川英男的尸体埋在了万德火车站。在一个大雨如注的夜里,李洛夫带着几个人摸进了火车站,挖出了宫川英男的遗体,带回村里举行了安葬仪式。

宫川英男牺牲两个月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宫川英男就在离胜利仅仅两个月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25岁。

宫川英男牺牲后,李洛夫每年都要多次到宫川英男的墓前为他扫墓。因工作调到淄博市时,李洛夫把大儿子留在了长清,交代他要经常去宫川英男的墓前打扫。后来李洛夫的大儿子年纪也大了,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长孙一家。而李洛夫每年的清明节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从淄博坐车到长清去看看宫川英男。

因为宫川英男在世时曾跟李洛夫提到过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把宫川英男送回家,就成了李洛夫后半辈子最大的心愿。

送宫川英男回家,烈士永远不应被忘记

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这对于跨越两国,跨越半个世纪,没有丁点线索的情况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起初,李洛夫每每见到来给宫川英男祭奠的日本人,都会问一番是否知道宫川英男的身世,后来李洛夫四处查找资料,但均无功而返。直到弥留之际,李洛夫留下遗愿,一定要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把他的遗骨送回家乡。但这谈何容易?

孙雁鸣是李洛夫的小女儿,她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对宫川英男的战友情,特别受感动,打小,她就没少跟父亲为宫川英男叔叔扫墓,父亲走后,她把父亲的遗愿记在了心里。

一次巧合,孙雁鸣看了央视反映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的纪录片《呼唤和平》,她想该片的顾问或许可以帮她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于是,她辗转通过中日友好协会找到了日本八·四协会,也就是小林宽澄那里。小林宽澄被宫川英男和他父亲之间的战友情深深感动了,他们开始着手在日本寻找宫川英男的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宫川英男的家人竟然被找到了。

2009年4月2日,孙雁鸣和家人把宫川英男的墓土小心翼翼地用红绸巾包裹好,放进骨灰盒,然后带着父亲李洛夫的照片,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宫川英男的家乡。孙雁鸣一边喊着:宫川英男叔叔,我送您回故乡了,爸爸,我们带宫川英男叔叔回家了,一边把墓土洒在了日本富士山下……

2013年7月,李洛夫和宫川英男的名字一起刻在了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上。收到刻名证书的孙雁鸣激动地告诉《家》刊,父亲的遗愿全都实现了,他和宫川英男以后永远在一起了……


后记:9月3日,作为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活动结束后,《家》刊总编一行专程到长清烈士陵园祭奠抗日英烈宫川英男。从烈士陵园离开时,陵园的一名工作人员跑过来询问,《家》刊告知,宫川英男已被列入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工作人员听了很兴奋,连说:那太好了,我可以打个报告,给他好好修修墓了……闻之,《家》刊编辑心里泛起了一阵心酸。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数以万计的烈士为国捐躯一如宫川英男,但如果不是我们再次提起,又有多少人能把他们记住?对于这些逝去的英雄,每个名字都不应该在我们的记忆中缺席……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