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警惕美国强化扼制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2014-10-17 11:25|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454| 评论: 0

摘要: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亚3国,搭建了中国同南亚未来合作的总体框架。南亚国家所在的印度洋地区,被称为21世纪海权争夺的“心脏”地带,极具战略价值。虽然印度洋只是世界第3大海洋,面积也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 ...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亚3国,搭建了中国同南亚未来合作的总体框架。南亚国家所在的印度洋地区,被称为21世纪海权争夺的“心脏”地带,极具战略价值。虽然印度洋只是世界第3大海洋,面积也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5,但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未来“谁掌控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美国更是将印度洋视为“自己绝对的海权利益所在”,这不得不值得我们警惕和防范。

印度洋的地位与价值

    印度洋处于世界海洋的“枢纽地带”,紧贴世界“能源中心”,并且肩挑中东、东南亚两个“破碎地带”,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地缘位置

    印度洋的地缘位置极具战略价值,被称为“海上走廊”。东西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南北连接亚欧板块与大洋洲板块,是两大板块、两大海洋的“枢纽地带”,也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海上航行的必经之路。

    此外,印度洋地区拥有“五海四峡四湾一河”,军事地位非常重要。东边的马六甲海峡,被称为东亚的“海上咽喉”。西边的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是亚欧海洋贸易的必经之地,一旦关闭,船只就要经好望角绕过整个非洲大陆才能去往欧洲。北边的霍尔木兹海峡,则是中东石油输出的“总阀门”。

    经济价值

    作为世界的“能源中心”,印度洋北部的中东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60%在中东。

    除了能源,印度洋的两条航线也有重要经济价值,分别是:经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的亚欧海洋货运线、波斯湾的亚欧石油运输线。全球50%以上的集装箱、70%的石油制品都必须经过这两条航线。在当前全球90%的贸易需要靠海运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说,谁控制了印度

洋航线,又能在中东占据能源,那么全球经济就控制在了谁手中。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印度洋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破碎地带”:东边的东南亚局势影响中国、日本;西边的中东局势长期混乱,如今又成了世界反恐的主战场,还影响国际能源供给。此外,印度洋上还有一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它的发展对国际局势也很重要。

    可见,无论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还是经济方面,印度洋对本地区乃至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其中,以“印度洋战略”为基础,美国更是将印度洋视为囊中之物,势在必得。

美国的印度洋战略

    印度洋是21世纪制海权争夺的核心,美国奉行印度洋战略,是想借印度洋保持它在世界上的海洋霸主地位。

    战略内容

    美国提出印度洋战略,不断推进“从海上出发”、“以海制陆”的威慑战略。一方面,在印度洋地区保持大量的军事存在,在地区性民族、种族、宗教冲突及恐怖事件发生时,及时介入冲突和地区性事务,防止美国及其盟国的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对印度洋的海权控制,布局“欧亚大棋局”,实现“离岸平衡手”战略,遏制欧亚大陆印度、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

    因此,从本质上看,美国的印度洋战略是美国维护全球海洋霸主战略的体现与继续,目的是维持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制衡地位。

    战略实践

    建设军事基地。美国以迪戈加西亚基地为核心,建立了印度洋海域基地群,这是美国在波斯湾、中亚开展军事行动所需后勤支援的重要补给仓库。今年8月,美国还与澳大利亚签署协议,寻求与澳在印度洋海域建立军事基地。

    加大军事存在。美国的第五舰队一直驻扎在海湾地区,统辖着包括波斯湾、红海、阿曼湾、亚丁湾、阿拉伯海在内的广大海域,被称为“海湾杀手”。同时,美国与印度等国频繁在印度洋举行军演,规模不断提高,海上优势不断巩固。

    平衡地区局势。平衡印度洋地区国家在印度洋上的崛起,是美国印度洋战略最重要的实践:对印度的海军发展又支持又限制、借助反恐将日本的海上力量引入印度洋、对中国进入印度洋持“乐见”态度,但又不断挑起南海争端。

    打击恐怖势力。以恐怖势力为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着美国的安全利益,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相继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清剿基地组织,但这并未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如今,一支名为伊斯兰国(ISIS)的恐怖势力在中东快速蔓延,美国定会采取相应的军事部署。

    战略影响

    在印度洋地区,美国虽然一直强调要与其他国家的海上力量进行合作,但不断增强军事存在,使其印度洋战略的霸权色彩与“制衡”特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首先,印度洋战略对印度企图成为“海权大国”构成了直接挑战;同时,在中东地区扩大了美国的控制力,使美国力量进入中亚“真空地带”;此外,对日、俄、澳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也产生重要影响。

    对中国而言,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关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承担了中国80%的物资流通任务,已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点海域。

    同时,中印、中巴关系,中国的边疆安全,中国与南海国家的关系等,都受到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影响。随着印度洋地位的再次凸显和中国的崛起,印度、日本在美国军事战略中的价值陡然上升,“美日印三角关系”逐渐显现,形成包围中国的态势,值得中国关注。

印度洋与中美关系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印度洋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然而,美国印度洋战略以主导印度洋制海权为目标,与中国对待印度洋的国家发展政策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的印度洋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着强烈的和平诉求,其目的有三:一是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包括中国在印度洋的贸易航线、能源通道与地区投资的安全;二是深化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加强地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加强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打击;三是推动中国的海权发展,但不追求主导印度洋制海权,也不对印度洋国家构成安全威胁。

中国的崛起使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关注,并大肆在中国周边鼓吹“中国威胁论”,南海问题就是美国强化印度洋战略的一个工具。美国一边大肆渲染中国的军力膨胀,一边利用中菲、中越的岛屿争端,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国际化,从而增强美国在南海存在的理由,利用各种军演提高自身的军事存在,在南海建立“对华包围圈”。

除了南海争端,未来的中美关系还将受到来自印度洋诸多问题的影响。由于冷战思维的残留,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缺乏充分的政治与军事互信,除了积极拉拢印度等国,围堵中国之外,美国还极力在地区国家中排挤中国的影响力。同时,借助反恐的名义,美国在中亚保留了大规模军事力量,给中国的西部边疆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构成直接挑战。对于上述问题,中国应当予以警惕。

结 语

    在国家交往中,各国总是以国家利益为主,中美两国在印度洋地区,国家利益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将从根本上决定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霸权政策,给中国国家利益带来潜在威胁的同时,势必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对此,在印度洋地区,如何应对美国的印度洋战略,有效维护中国在印度洋的国家利益,并促进中美两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是当代中国印度洋政策必须应对的问题。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