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李为健:彭城“五老”领头雁

2014-10-15 13:59|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600| 评论: 0|原作者: 张永胜

摘要: 今年73岁的李为健曾任徐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4年5月,他担任了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10年来,他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奉献之心、老领导的威望和风范,用爱心、热心、 ...

今年73岁的李为健曾任徐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45月,他担任了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10年来,他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奉献之心、老领导的威望和风范,用爱心、热心、责任心,倾情关心下一代,将徐州市关工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形成了“爱心救助乡镇行、农业科技镇村行、主题教育村村行、‘小海燕’记者团”等品牌活动和典型经验。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褒奖,被誉为“彭城‘五老’领头雁”。

  他说:“以前为党工作是责任、是使命,现在是奉献。”

用情助推工作,夕阳正红余热生辉

  “‘情重责深’,我十分珍重、珍爱、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43月里的一天下午,李为健正在家中看报纸,门铃声响起,一名老朋友带着一个人走进了家门。得知对方是一家企业的老总,李为健心里便明白了几分。果然,寒暄过后,对方诚恳地说出了邀请他去企业做顾问的请求。面对盛情邀约,李为健呵呵一笑,说:“你们来迟了,前几天一家企业的老总就来过了。你们知道他给我配的办公室有多大吗?有半个篮球场大呢!”来人尴尬地笑笑,随即说:“如果你愿意,我们给你的待遇……”话音未落,李为健摇摇手,友善地说:“我很感谢你们对我的尊重,但我退休了,该享清福了。”

  这是李为健的心里话,忙碌了大半辈子,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都无愧于心,尤其是家庭的温馨、子女的孝顺,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近圆满。再说了,退休前夕,他就和老伴还有子女拟定出了“退休计划”,享清福是他退休后的生活重点。

  然而,一个电话让李为健的退休计划“泡汤了”。4月里的一天,担任市关工委主任多年的老市长何赋硕给他打来电话,语重心长地说:“为健,我是看着你成长起来的,我要把关工委的担子交给你,你不能推辞,更不能让我失望啊!”何老是1940年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德高望重的他非常看中李为健的工作责任心,认为李为健是不可多得的接班对象,所以就向市委提出了举荐意见,市委领导也认为李为健同志是最佳的关工委主任人选,于是拜请何老找李为健谈心。

  当晚,李为健就把何老的嘱咐以及市委的研究决定告诉了妻子王如侠。王如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听完李为健的讲诉,王如侠问道:“你想过没有,那么多企业得知你退休后都来请你去当顾问,这是为啥?”李为健哈哈一笑:“你也太小看我了,工作了大半辈子,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他们是看中了我的名气和人脉资源。”王如侠说:“对啊,既然老市长点了你的名,市委领导也信任你,那你就把这些资源全部倾注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干出点名堂来。”李为健信心满满地说:“好,我就化作春泥更护花吧。”

  早年,李为健被人称之为“三美书记”(形象美、语言美、品德美),记者出身的他不仅文字功底扎实,而且其人格魅力也让人啧啧赞叹。上班的第一天,李为健就请当地的书法家写了一个条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装裱后挂在了办公室里,这句话成了他工作的座右铭。

  密集的调研之后,李为健认识到,关工委工作一头连着老,一头连着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要以“五老”和青少年为本,发挥“五老”优势采用各种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青少年。而组织和健全“五老”队伍,抓好组织建设,无疑是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工程,这也成为他上任后的首要工作。

  为加强基础建设,李为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全市开展了以“有领导班子,有工作队伍,有活动阵地,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认真学习好,开展活动好,教育效果好,调查研究好,宣传工作好”为主要内容的“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还积极动员更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人员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充实“五老”队伍,使“五老”志愿者队伍发展到8万人,县(市)区、镇村、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关工委组织发展到7350个。形成了强有力的关工委基层组织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五老”大军的作用,李为健坚持量才用人,根据“五老”特点,分成政治形势宣讲员、革命传统报告员、家长学校教员、法制学校教员、农科学校教员、图书室管理员、宣传报道员、网吧监管员等8支队伍。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分注重对“五老”队伍的关爱,曾几次提出各级关工委组织对“五老”必须做到“五要”:对“五老”的工作要大力支持,对“五老”的困难要帮助解决,对“五老”的寿诞要前去祝贺,对“五老”患病要前去探视,对“五老”仙逝要前去吊唁。

  许多基层“五老”深有感慨地说:“关工委有李主任这样关心基层的好领导,我们‘五老’心情舒畅了,干劲更足了。”

  用热情感召人,用真情吸引人,情感的倾注,推动了关工委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基层“五老”队伍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鲜活典型。例如:“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孜孜不倦践行“兴教梦”的司元岭;“中国传统爱心使者”、宏慈助学之家创办人、其事迹被拍成电影《翅膀下的风》的刘保宏;“江苏好人”、拖着老伴查网吧的许德政;“继承王杰‘两不怕’精神”、挺身挽救女民兵而被炸瞎双眼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副团长李彦清……

  “五老”们在“奉献一辈子”的口号中播撒满天爱心,被称之为“五老”“领头雁”的李为健忙碌着、感动着,他说:“我们的‘五老’时刻体现出一种生命不止、奉献不息的正能量,常常让我感动落泪。‘情重责深’,我十分珍重、珍爱、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

用爱续**诚: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为公务员可以退休,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永远坚持,我要一辈子为党增辉”

  市关工委自1993年开始,每年都会救助一批贫困学子,救助方法主要是接受社会捐助,然后通过关工委转赠给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由于信息不能及时向捐赠者反馈,经常受到捐赠者的质疑,为此,李为健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改变这种捐赠形式,让捐赠者捐得开心,同时也能唤起受助者的感恩之心。

  20065月,李为健得知徐州电视台《生活110》栏目创办的“爱心救助”活动断断续续,一些想做慈善的人总是找不到好的载体,更担心所捐款物不能送达到需要救助的孩子手中。李为健思路顿开,他立刻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计划。他这样定位活动性质:“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救助,更是营造社会氛围,呼唤互助友爱,倡导社会文明,播撒一片爱心。他主动找到徐州电视台负责人,提出了联合开展“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的详细计划。随后,关工委和市电视台每月走进一所学校,一对一、面对面地救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活动开展后不久,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和部门也相继加入到活动之中,共同擎起了爱的火炬。

  每次活动时,徐州电视台及时跟踪采访,持续不断地播放,公平、公开、公正的捐助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捐赠者加入到关爱队伍之中。捐赠者中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业主、民间组织,更可喜的是,在徐州生活的外乡人、外省企业也自愿加入到“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中。

  吴世强是徐州日成房地产公司物业部经理,活动初期一直以个人名义参加爱心救助活动,在他的影响下,该房地产公司先后有几十人加入了关爱队伍。公司老总秦毅纲闻讯后特意拜访了李为健,在李为健的介绍下,日成房地产公司出资在王杰小学设立了助学岗,常年资助10位贫困生,2012年初,又出资26万元为沛县、睢宁县两所学校280名贫困生提供免费午餐。

  “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为社会各界搭建起了爱心传递的平台,让受助者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施助者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升华了道德情操。8年来,“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先后走进全市102所中小学校,资助大中小学困难学生30多万人次,发放救助金5749万元。2008年,“爱心救助乡镇行”活动在全国“金话筒”爱心传播活动评比中,荣获“模范爱心大使奖”等4项大奖。

  李为健经常说,为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做好事、办实事,是急党政所急,急家庭所盼、急青少年所需,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0066月,李为健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20099月,他又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面对赞誉与殊荣,他说:“作为公务员可以退休,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永远坚持,我要一辈子为党增辉。”

用心育人铸魂:痴心长系下一代

  “努力把下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老同志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后,李为健精心制定落实措施,由市关工委牵头,各级关工委联动,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争做新一代徐州人”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声势之大、效果之好、参与人数之多,让李为健甚为欣喜。随后,他提出了旨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村村行”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他们分别举办了“庆回归、颂和谐”老少书画展;“迎奥运、颂改革,老少同赞家乡巨变”;“老少携手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老少共话中国梦”等主题活动。“主题教育村村行”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市关工委工作的一个品牌,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辅导员》《中华少年》等60多家报刊报道。

  多年以前,徐州市关工委就成立了“小海燕”记者团。上任之后,李为健一直把“小海燕”作为关工委的重要品牌来抓,并创办了“小海燕”报。“小海燕”记者团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飞翔”为特色,坚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了领导、家长、社会“三满意”。“小海燕”记者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全市的中小学生,他们利用周六、周日学习新闻写作,作品欣赏,采访实习。多年来,“小海燕”记者团先后举办了“中国西部万里行”、“开国元勋后人寻访”、“周总理故乡行”等20多个夏令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途经20多个省市。

  为了再次助推“小海燕”的品牌效应,在李为健的倡导下,关工委又开展了“小海燕”农家书屋创建活动,他千方百计筹资51万多元,建立了5家少儿图书馆、106家“小海燕”农家(社区)书屋和1968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并全部以市关工委的名义挂牌命名。以老校长、老教师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从100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4594名。校外教育辅导站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平台和纽带。成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乐园”。

  常年深入镇村调研的李为健发现,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青少年的业余学习和课外娱乐也离不开电脑,但是很多家里有电脑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溺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那些困难、留守和流动儿童的家庭一般都没有电脑,如此,社会网吧对这些孩子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李为健便结合省关工委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电子阅览室”的目标。调研之后,他主动向市政府、市文明办递交了专题报告,获得了125万元的支持经费。随后,李为健主动与广电、农业、科技等部门协商,走资源共享、合力共建之路,这些部门也非常乐意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数字资源、网络条件和人才队伍与关工委一起共同推进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不仅拴住了孩子的心,省了家长的心,而且成了校外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新沂市邵店镇关工委建立起了电子阅览室后,每年春节都会举办一次留守儿童与未回家过年的父母网上视频团聚活动,当孩子们看到久未谋面的父母时泪水涟涟,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更是对家乡的关爱感激涕零。在目前已经建成的820家电子阅览室里,孩子们查阅资料、阅读经典、与父母视频通话,电子阅览室成了不出村也不花钱的“好老师”、“新家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为健始终用上任伊始的话激励着自己,在关心下一代的路上做着一件件“忘不了的大事”和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事”。逢年过节,读着家长们发来的一条条浓情厚意的祝福短信,李为健深感幸福,他说:“努力把下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老同志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