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日前先后三次登陆我国,给海南、广东和广西三省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合计约296亿元,合计保险报损金额为9.76亿元。本次台风也是深圳巨灾保险推出以来遭遇的第一次自然灾害,业内人士表示,深圳巨灾保险有望出现首例赔付。 巨灾保险是何物 所谓巨灾保险,是指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分散风险。巨灾的显著特点是发生频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一般超出人们预期,由此累计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了承受主体的实际承受能力。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也是世界上受到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可由于保险业起步较晚,国内保险市场对自然灾害的“消化”能力十分有限。当前,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模式,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巨灾保险体系。 形势倒逼体系建立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董事长杨超表示,“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400多亿元,其中财产损失超过1400亿元,而投保财产损失不到70亿元,赔付率只有5%左右,远低于国际36%的平均赔付率水平。这一巨大灾难令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设。 从汶川地震到2009年的雪灾,从2012年夏天的“水漫全国”到今年的台风“威马逊”,巨灾一次又一次考问着巨灾保险制度。面对巨灾,单个保险公司显得力不从心,而每一次巨灾后,灾区所获得的保险赔付占比很小,不利于灾后重建和保障灾区百姓的生活。这也使得巨灾保险制度建立显得尤为紧迫。2013年末,巨灾保险制度在深圳建立。 政府市场多层分担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区间差异较大,应结合各地巨灾风险特点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当前,除深圳外,云南、四川、广东、上海、宁波等省市也在探索巨灾保险制度。“我仅交了12元的保费,到最后竟得到了4.6万元的赔付!”成都崇州市农妇余秀茹在去年遭遇“7·9”暴雨洪灾后获赔巨灾保险,她利用这笔巨灾赔付将受损房屋又重建了起来。今年7月初,成都接连遭遇暴雨袭击,去年尝到“甜头”并主动“续保”的农户,纷纷打电话给联保公司报灾情,期待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赔付。 据悉,保监会制定了“中央统筹协调、地方破题开局、行业急用先建”的“三条线、齐步走”的巨灾保险制度战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一定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中央和地方要把巨灾保险纳入财政预算,与综合减灾体系对接,积极推动立法;行业层面,要以商业保险为平台,研究开发巨灾保险产品,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摊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