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快乐大妈”们以后,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音乐,只要你置身其中,音乐可以让平凡的生命和生活充满了快乐和神奇…… “快乐大妈”们是谁?我想可以这么来描述她们。她们是普通到掉进人堆里就找不到的山东铝业退休女工组合;她们是平均年龄66岁的奶奶级人物;她们没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甚至也没谁从小就怀揣着音乐的梦想,但就在这个普通的2011年,平凡的她们却着实不平凡起来:她们拥有了成百上千的“粉丝”;她们频频受《快乐大本营》、《星光大道》、《鲁豫有约》、《我要上春晚》等大牌节目相邀演出;她们成了山东老年人的骄傲甚至山东的骄傲,而这一切都源于,她们家的锅碗瓢盆会唱歌。 李导演有新发现:锅碗瓢盆会唱歌 锅碗瓢盆怎么会唱歌呢?是呀,搁在3年前,“快乐大妈”们也不信。3年前,“快乐大妈”还和大多数社区老年艺术团一样,扭扭秧歌、唱唱歌,没啥特别之处。要说大妈们今天的星光闪耀还是源于她们的导演李华勇的一个念头。 话说有一天,李华勇像以前一样到花卉市场去买花盆。挑花盆的时候,他用指头敲了一下花盆看有没有裂纹,意外地,他听到了一声“嗦”。早年毕业于山艺声乐系的李华勇是个幽默、风趣、爱玩的人,他觉得好玩,就又敲了敲另外几个花盆,更意外地,他听到了“叨”“咪”“发”几个音符。职业敏感让李华勇顿时兴奋起来,他讲都没讲价,抱起几个花盆就去找“快乐大妈”的团长杨群。 “杨团长,快来听,这花盆可以演奏歌曲。”闻声走来的杨群和另几位大妈兜头就是一盆冷水:“李导,别开玩笑了,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敲这个干啥?”李华勇兴奋劲儿不减,当场敲了个简单的曲子,几位大妈一听,眼睛直了,“这花盆声音清脆脆的还真好听。李导你点子真多,你说怎么做吧……” 于是,淄博八月的街头,多了这么一道风景。几位老年人蹲在人家卖汤碗、花盆的店里,一边吹着校音哨,一边敲敲这个,敲敲那个。有的店家就烦了:“我说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不买别在这挡生意。”“我们在这挑乐器。”“乐器?挑乐器到乐器店,到我这干嘛?走走走!”也难怪人家店家烦,走十家店,把店里的碗罐敲个遍,也挑不出几个能用的。人家是开门做生意的,可不是开门当活雷锋的。当然也有感到稀奇表示理解的,大手一挥,“你们可劲儿地挑吧!”每当这时,大妈们就好像孩童进了游乐园,撒开丫子敲起来。 整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李华勇带着大妈们跑遍了淄博博山、淄川、周村等地的大市场、小集市,才总算挑够了音域横跨三个八度的碗罐,又充实了配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不会相信,打击乐队的乐器可以如此充满生活气息: 担纲乐队主旋重任的是:8个小碗,8个花盆,8个和面盆,8个汤碗,8个咸菜缸。 担纲乐队节奏、配乐的是:蒸饭铁锅、塑料洗脸盆、茶壶盖、搓板、簸箕、装着黄豆、杏仁的奶瓶。 这些乐器里,除了碗、面盆、咸菜缸,剩下的大都是大妈们从家里面搜出来的有年月的东西,那搓板上估计还留着洗衣粉味儿呢。 快乐大妈有感悟:生活处处是音乐 看过“快乐大妈”演出的人,都会被她们的快乐打动,特别是当她们最后异口同声地喊出:“祝大家幸福、健康、快乐、长寿,耶!”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力量,一种从年过花甲的人身上迸发出来的青春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大妈们带给观众的,也是音乐带给大妈们的。 和唱歌、跳舞不同,用锅碗瓢盆这些生活用品奏乐,把大妈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重要的游戏规则:生活处处是音乐。 在花盆大妈姜春芳家阳台和厨房的瓷砖上,整齐地贴着标有“1、2、3、4、5……”的纸牌,晒衣服、做饭的间隙,花盆大妈会用衣服撑子或者勺子边敲边唱;小碗大妈张宝的老伴突发脑梗住院了,张宝在照顾老伴的时候还不忘拿个小锤包上纱布敲床扶手。 在快乐大妈们的眼里,身边的一切:自行车的铃声、小鸟的叫声等等那都是音乐,她们见到什么都得敲敲听听,连洗衣服、剁馅子,大妈们也得卡着节奏,“擦擦擦”“咚咚咚”,一会儿“擦”出个彩云追月,一会儿“咚”出个铃儿响叮当,这活也跟着不觉得累了。不仅这样,大妈们开始自己创新乐器。一听李导说缺个“架子鼓”,杨团长立刻就想到了家里那口蒸了几十年馒头的大铁锅,于是兴冲冲地“偷”了出来。别说,配上豁了个口的脸盆(为了发出“噗噗”而不是“当当”的声音,故意弄豁的)还真有那个意思。过年的时候,杨团长的老伴想蒸馒头,可怎么也找不到锅了,一看漏了馅,杨团长立刻招供,并软磨硬泡起来:“老伴,我刚把锅底的灰给拍没了,一蒸馒头不就又有灰了嘛?再让我玩儿会儿吧,玩够了保证拿回来蒸馒头。”一番话说得老伴无可奈何,只好随她。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热爱生活的人唱歌,不热爱生活的人睡觉。”快乐大妈告诉我们的是类似的道理:音乐可以让生命充盈、生活快乐。不仅如此,快乐大妈还教给我们一种音乐态度或者说是生活态度:音乐无处不在,快乐无处不在,只是你开始准备去发现了吗?
“快乐大妈”们在舞台上充满活力的演出。
“快乐大妈”们的乐器就是普通的汤碗和壶盖,充满了生活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