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说说我眼中的京剧

2014-9-9 17:4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035| 评论: 72

摘要: 纪录片《京剧》宣传画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谈到“京剧”,相信“家”人都不陌生,甚至不少“家”人都能随口唱上两句。因为,也许小时候我们知道的不少历史知识,都是来源于《群英会》《定军山》里那些咿咿呀呀的 ...

 

  

     纪录片《京剧》宣传画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谈到“京剧”,相信“家”人都不陌生,甚至不少“家”人都能随口唱上两句。因为,也许小时候我们知道的不少历史知识,都是来源于《群英会》《定军山》里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更遑论在那个特殊的年月,“样板戏”曾是我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到如今,还有不少老同志都把学唱京剧当作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京剧,从1790年徽班进京至今的两百余年间,从一种地方曲腔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国粹”,而且作为一种曲艺形式,它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它的诞生与发展,正赶上了中华民族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家局势一变再变,京剧亦随之而变。20世纪初,梁启超、陈独秀主张戏曲要为政治服务,要能改变世俗民心,能改造中国人为新人;抗战时,京剧舞台为炮台,艺人用京剧襄助抗战;新中国成立后,“改戏、改人、改制”成为主流,尤其是1964年开始的“京剧革命”,停唱历史剧等传统剧目,把“革命现代京剧”打造成“样板戏”,京剧只剩一息尚存。改革开放后,京剧虽然短暂复兴,但是由于观众分化、经费短缺、后继乏人,传统戏曲,进入了一个落寞的时期。

各位“家”人,您与京剧有怎样的故事?您周围的京剧与剧团是怎样的生存状态?您认为京剧对于我们还有什么价值?京剧的未来在哪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4-1 08:45
京剧作为“国粹”,需要世代流传。
引用 jnrblgb 2014-11-20 09:08
京剧是国粹,应该继续发扬。
引用 胡树栋 2014-11-11 18:41
京剧是国粹,应该继续发扬。
.
引用 德慧双修 2014-11-7 16:04
自从样板戏以后,没见到什么表现现代人民生活的京剧。京剧为什么不能有表现现代人生活的新作问世?京剧是国粹,但不能只守着那几个老剧。为什么不繁荣?要有创新精神,要贴近生活,反应现代人的生活,才能受到欢迎和普及。
引用 别问我从那里来 2014-10-25 20:50
我喜欢京剧。也喜欢其他的传统戏剧。山东的吕剧。山东琴书。山东梆子。。。。小时候都听过。我记得在
上世纪50年代,这些剧种都很繁荣。。。。。可以,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个地萎缩消失了。。。。。
这个不能怪老百姓吧。我65年在文登社教的时候,四清工作队建立了文艺演出队。社员很喜欢听戏。喜欢传统的。也喜欢反映他们生活的戏。。。。。文革开始了。。。。戏剧完蛋了。悲哀啊。
引用 别问我从那里来 2014-10-18 08:42
支持京剧发展,因那是国粹
引用 蓬医老干支部 2014-10-16 11:59
我不爱看京剧,但希望京剧能保留,发展,因这是国粹。
引用 yuzhicheng 2014-10-13 10:26
京剧是国粹,应该继续发扬。
引用 z.h.quan 2014-10-3 12:09
我不爱看京剧,但支持京剧发展,因那是国粹。
引用 1034467604 2014-9-27 21:56
在莱州,除京剧团之外,有几个自发组织的京剧团伙。特别是城周边的村,这一改造,房地产搞起来了,也设有文化活动室,一些吹拉弹唱的自已结合,平日排练。夏天,市区广场有消夏晚会,市府分派各机关单位搞,机关单位就请这些剧团演出,大约付些费用,再加上村里请,这里的京剧、吕剧团演出很活跃,群众也爱看。
引用 齐人物语 2014-9-23 16:48
我们老年大学有京剧班。有票友协会
引用 yushizhong 2014-9-23 14:23
我们这儿年轻人没有喜欢京剧的,偶尔听到老年人还在唱。等这代老年人去世了,恐怕喜欢京剧的人更少了。国粹啊,真担心失传。
引用 土地 2014-9-22 17:46
京剧,虽不太感兴趣。既然是国粹,就应该发扬,传承。
引用 GZG九仙山人 2014-9-22 10:15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应该继承发扬
引用 侯从礼 2014-9-21 18:57
自小受农村业余京剧团的影响,喜爱京剧,也能哼上几句。开始不理解,现在,特别喜欢,尤其是各种京剧大赛,必看不误。看到那么多青少年喜爱京剧,投身京剧事业,感到由衷的高兴。深信,京剧事业后继有人。
引用 甘霖露 2014-9-19 12:10
像我这个年龄,熟悉京剧就是现代京剧了。至今难以忘怀。在北京看孙子期间,游览北海公园,那里有个现代京剧爱好团,唱的都是现代京剧,听着那熟悉的唱腔,心潮澎拜。在哄孙子开心时我也唱起了京剧红灯记几段唱腔。小孙子瞪着大眼睛,聚精会神,表情随着我的表情而变化,他居然听进去了!这让我窃喜。当他很难淘的时候我就唱,他就老老实实地听,时间一分一妙地过去了,熬到了他妈妈下班了。我想这是国粹,应该从儿童开始培养兴趣,才能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引用 6761 2014-9-17 21:23
无题:国粹艺术字正腔圆 唱张三李四,流芳百世魅力无穷 育王五赵六。戏曲舞台生旦净丑  饰粉墨登场,人生智慧借古讽今 扮演谁非谁。
引用 高锋 2014-9-17 20:37
孙玉敏对荀派有贡献,有超越,孙的红娘形象尤为出色,让她演绝了,孙的身段有戏,孙的手指头都有戏,今天已无人与之媲美,更不用说超越了。
我自己认为,“叫张生”那一段,舞得太满了,形同相声灌口,速度太快,个人功夫显出来了,可观众未听清楚。白费力。
引用 高锋 2014-9-17 20:15
以前很爱京剧,也很爱旧戏曲,每有演出必看,看舞台上的异样形象,听各种人物的演唱。自从看过《红灯记》之后,就觉得老形象不尽人意了,就是太慢了,拖拖踏踏让人急得不行。还是样板戏好,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
引用 郝洪喜 2014-9-17 06:58
早年我也是个京剧迷,八块样板戏的唱段几乎都会唱。我先后扮演过杨子荣、郭建光、严伟才、李玉和等角色。
后来,嗓子坏了,终止了演唱。但我仍然很喜欢京剧。

查看全部评论(72)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