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叫德得,出身在一个满族家庭,父亲的父亲当年是前门大街大观楼电影院的老板;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是慈禧太后时期的大员,就是他老人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前门大街大观楼影戏园(解放后叫大观楼电影院)。 父亲16岁就参加了工作。由于父亲聪明好学,从技术员、科长,一直做到了自来水公司十厂技术副厂长的位子。父亲的师父说,德得既懂技术,心肠又好,好善乐施,前途无量。但他没有选择好对象。他永远没有弄明白一个道理,对好人可以施善,对恶人是绝对不能够发善心的。在“文化大革命”到来的时候,父亲因为他的善良而付出了代价。 事情是这样的,自来水公司十厂有一个烧锅炉的人,姓齐,名有良,家有老母亲,早年死了父亲,其母一连嫁了三个男人都先后死了,大家都说他母亲克夫,所以后来没有再嫁。老齐生有一儿五女共六个孩子。老婆因为生那个儿子时落下了病,工作也丢了。一家9口人就指望着老齐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他们家的生活非常困难,每天中午老齐都带饭,从不上食堂,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吃饭,没有人见过他吃的是什么。一天父亲路过锅炉房,无意中看见了老齐的饭菜,两个窝头一块咸菜而已。父亲没有说什么,从那天以后,父亲就主动与老齐一起吃饭,常常把自己饭盒里的菜或者是肉夹给老齐。有时候父亲值班,到了晚上,父亲就买点酒和菜,两人一起喝点儿。父亲在家里是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在上学,他要负担他们的生活费。虽然父亲一个月挣78元钱,但家里人多,他身上的担子很重。父亲的父母亲知道大儿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所以每天给儿子带的菜饭都很好,有时是肉,有时是鱼,父亲有意识地跟老齐一起吃饭,他吃什么也让老齐吃上什么。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在自来水公司十厂,没有人不知道是父亲在接济老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过去了,老齐活到五十岁了,是知天命的年龄。父亲也三十多岁了,正值而立年龄。这期间,父亲一周最少要请老齐喝一次酒,逢年过节还要给老齐的孩子和老母亲买点吃的穿的用的,他们像亲兄弟一样。老齐好几次在全厂总结大会上痛哭流涕地说,是德得厂长在救济我们全家,他的大恩大德我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呀…… 在父亲35岁那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没有人性与理智的年代开始了。此时的中国人,像打了鸡血,几乎每一个人都斗志昂扬地加入到批斗封资修的热潮当中,狂热地呼喊着:“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走资派”……老齐就是其中一分子。厂长、副厂长们一一站在了批斗台上,父亲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打倒走资派德得”。批斗会是许多人自我表现发泄的舞台,大家你一言,他一语的,不是揭发就是批判,好不热闹。 这一天,老齐走上台,指着父亲痛哭流涕地控诉说,“德得,你这个当权派。同志们呀,他曾经对我说,前门大街大观楼电影院是他们家开的。他还说,现在的中国版图都是他们老祖宗打下来的,以前中国的版图才360万平方公里,现在是过去的3倍。像新疆、西藏、台湾,都是他们满族人打下来的。他居然说,没有满族就没有现在的中国版图。放屁!他这是想复辟呀。他天天请我喝酒,同志们,我是喝了德得的毒酒了呀……” 老齐边哭边控诉着,说到激动之处居然从身边一个红卫兵手中抢过一根木棍,用力朝我父亲打去,父亲大叫一声倒在了批斗台上。 老齐因为揭发父亲立了功,成为造反派的小头目,风光了几年。但是好景不长,“文革”终于结束了,老齐又回到锅炉房烧锅炉去了,父亲也回到领导岗位,而且当上了正厂长。老齐见父亲不仅官复原职,还当上了正厂长心里发虚。有人对父亲说,像老齐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您对他和他们家那么好,他不但揭发批斗您,还打伤了您,这种人就应该让他滚回家去,不然有机会还会害人的。父亲并没有回答,父亲的善是出了名的,他丝毫没有计较老齐,在全厂大会上父亲这样说,“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都处在头脑发热期,社会扭曲了,人性能不扭曲吗?老齐在“文革”中的表现是过激了,但他有老母亲,有6个孩子,他要是没有工作了,家里怎么活呢。原谅也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大家都拥有一颗包容与宽容之心。 就这样,父亲没有处理老齐,还让他在锅炉房烧锅炉。那年老齐母亲去世了,父亲得知后专门去他家慰问,还送去了慰问金。或许是母亲去世让老齐心里难过了吧,也许是他的良心发现吧,老齐竟然跪在父亲脚下大哭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连磕头带道歉,“德得厂长我错了,我不该胡说八道,您大人大量,对我和我们家那么好,可我太没有人性了,德得厂长,我不是人,我该死呀……” 父亲说,那个年代的人都失去了理智,不怪你。 1976年是中国大灾大难的一年。这一年,周恩来去世了,天安门广场无数的花圈,人海,大家都在说着同一个话题:江青有野心!父亲是正直的共产党人,他说,周总理去世了,新中国面临着一次艰难困苦,有人想篡党夺权,我们不管是河青还是海青,谁反对周总理就是反对毛主席,谁想篡党夺权我们就坚决反对他。 这些话,他是在全厂大会上说的,老齐回家跟家里人说了,他的儿子当时正在要求进步,结果子承父业,他就把这事向领导汇报了。父亲再次被打倒了,进了监狱。“四人帮”垮台了,父亲平反了,但没有像上次一样官复原职,退居二线到自来水公司技校当教师去了。父亲再次蒙难,又是老齐的“功劳”。 从此以后,父亲与老齐没有什么关联了。老齐退休回家了,父亲在技校当教师。然而天下无巧不成书,企业分房子,父亲分了一套三室,老齐分了一套两居室,他们居然成了邻居,一个楼里住着,经常能够见面。也许是乐极生悲吧,因为分了楼房,老齐的儿子特别兴奋,在家喝了不少酒,开车送老婆回家时出了车祸,儿媳妇轻伤,孙女倒是毫发无伤,儿子抢救无效,死了。老来丧子,老齐一急,脑溢血了。经过几天的抢救,人是活过来了,却落下了残疾。父亲的残疾是老齐打的,而老齐的残疾是他儿子死了急的;父亲走路一瘸一拐,老齐右手右腿都不能动了,走道一蹭一蹭的。两个人在一个楼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老齐说不清话,每次他老婆扶着老齐出来晒太阳时,只要一见到父亲老齐就有些激动。父亲还是老样子,见到老齐总是上前问问病情,逢年过节的,还想着让弟弟给老齐送瓶酒去。我和弟弟对父亲很不理解。那年弟弟向父亲大喊着说,他把您害成这样,您还给他酒喝,您忘了,他当年怎么说的了,是喝了您的毒酒! 父亲说,你们不要这么记仇。当年他也是迫不得已,他一家子人就靠他养活呢,生活已经惩罚他了,咱们就不要再提过去的事了。 父亲的说法我们不理解,他的做法我们更不理解。老齐的儿子死后,儿媳妇改嫁了,把一个小孙女留给了老两口。他们的生活本来不富裕,还要养活一个孩子,生活很艰苦。父亲又动了恻隐之心,经常请老齐在小卖部里喝酒,吃喝后还给他带上些肉和菜什么,说是给小孙女的。母亲极不高兴,我和弟弟也不高兴,但没有办法,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总是说,好人有好报,多做善事,莫问前程。 奇怪的是,老齐一直不能够说话,在他临死的那天,躺在家里,朝他老婆喊着,比画着,那只左手向我们家的方向指着,语句不清地说着,酒,毒酒,德得…… 老齐的老婆知道他想见父亲,急忙跑到我们家。可父亲不在家,出远门度假去了。等父亲回来,老齐已经火化多日了。老齐的老婆后来逢人就说,“老齐临死一直在喊着毒酒、毒酒的,他是觉得对不起德得厂长(虽然父亲不当厂长许多年了,但他们还是习惯叫父亲德得厂长)呀,我们家老齐挺可怜的,他想给德得厂长道个歉,可惜德得厂长没在家,我们家老齐是带着遗憾走的呀。” 父亲听老齐的老婆说了不止一次,后来父亲就安慰她说,“老齐真的不用道歉,我们不是个人恩怨,我早就原谅老齐了,无论是我还是老齐,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自从老齐走后,父亲喝酒时有点“寂寞英雄”的味道,偶尔边喝边自言自语地说着,“老齐没福气呀,喝不上我的毒酒了”。每当这时我都很不高兴,不愿意提到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爸,您还提他干吗,添堵。”父亲放下手中的酒杯,语重心长地说:“你爷爷曾经嘱咐过我,德养运,善养福,上辈子人积德行善,才能给下辈子的人带来好运和福气。作为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论官职多大多小,都要心胸开阔,切不要在小事上跟人计较。人家的优点要记住一辈子,不要一辈子老记住人家的缺点,仇恨和贫穷是毁灭一切的根源。你们知道爷爷给我起的满族名莫里德是什么意思吗?大海。因为大海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所以才大。老齐对我是做了不地道的事,但你们想一想,老齐不管怎样,他作为一个锅炉工是合格的,三十年没有出现事故,没有让国家财产蒙受过损失,就为这,难道不可以敬他一杯酒吗?”父亲说到这儿,手自然而然地又伸向了酒杯,他端起酒杯缓缓地说,“‘文革’是以仇恨始,老齐是以贫穷始呀……” 父亲高高地举起了酒杯,一口把“毒酒”喝了进去。我和弟弟相互看了一眼,此时方恍然大悟,父亲为何在家中悬挂释迦牟尼“恨不止恨,惟爱止恨”的对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