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拓碑第一人” 学生时代,焦知云就非常喜爱书法,一直坚持读碑临帖。1980年,在参观山东岱庙和泰山时,他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古代碑刻和遍山点缀的摩崖石刻所吸引,感到非常震撼,从此,与碑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春节的一天,焦知云在考察荆门白云楼时,发现十多块古碑破损断裂,深感可惜,萌发了搜集整理荆门地区所存历代碑刻的念头。 2003年,焦知云退休了,他常常约上一些书友、画友,身背拓碑工具,跋山涉水,踏遍荆门寻碑拓碑。 拓碑也是一项技术活。为了提高墨拓技术,焦知云曾先后到西安碑林学习,到河南安阳岳飞庙碑林观摩,请专家示范指导。经过刻苦研习和反复实践,他的墨拓技法日臻娴熟,无论乌金拓,还是蝉翼拓,都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访碑拓碑,也是一项极其艰苦的野外工作。京山县杨集镇的龙凤山,海拔535米。为了拓好山上的古碑,焦知云约伴而行,背着行囊,带着干粮,翻山越岭,累得腰酸背痛,全然不顾,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啃几口冷馒头。拓碑完工下山时,天色已黑。但收获拓片的喜悦,仍然令他们兴奋不己。 钟祥市城关气象局院内,有一块高4米多的《阳春台赋》汉白玉巨碑,焦知云在拓碑快要完工时,因自搭的跳板垮塌而跌落下来,造成右脚软组织严重挫伤,治疗了4个多月才痊愈。总结教训后,对于拓巨制大碑,焦知云就租借脚手架,这样牢固安全。拓东宝区仙居乡蔡氏牌坊碑文时,搭脚手架4米多高;拓钟祥郢中少司马牌坊碑文时,所搭脚手架就高6米多。艰苦的高空拓碑,被焦知云戏称为“挥汗凌云”、“高空揽胜”。 18年的不懈努力,焦知云已在荆门辖区内访得历代碑刻1500余块,制作拓片1000余幅,被誉为“荆楚拓碑第一人”。 2006年,他又发现了明代首辅张居正为武略将军金相之妻撰写的《诰封宜人故显妣胡氏墓志铭》,为《张文忠公全集》所缺录。此外,还发现了明万历皇帝《保堤寺敕谕碑》、严嵩所书的几通书法碑刻及守卫明显陵的4位掌印太监的事迹碑刻等。这些珍贵的碑刻资料,填补了史缺,为研究有关历史人物开了一扇新窗口。 ◎走遍荆门寻访古寨 在访碑拓碑的过程中,焦知云还发现荆门辖区内保存有不少古寨城堡。这一座座长城般的古代建筑丰碑,记载的是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兵乱历史,又是极有开发价值的一道道旅游风景线。于是,他又开始了考察古寨之旅。 考察古寨比寻访刻碑更要难得多,因为访寨必登山。山寨海拔低者一般为300米左右,高者达800多米。考察古寨的工序主要有四道。一是考察寨门的结构形制,要量其各部位的尺寸,并从不同角度拍照、摄像。二是分析寨墙顶的模式和丈量寨墙的周长。丈量周长的工序最难最险,要用50米的皮尺,在寨墙顶上逐段步行丈量长度,两人前后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摔伤致残,甚至还危及生命。对寨墙的形状特点,也要拍照、摄像。三是考察寨中寺观、石屋,寻访古碑制作拓片,这是获得古寨文字依据的重要一环。四是绘制简要寨图,不仅要标注古寨的形状,还要标明寨门、炮台、石屋、寺观和碑刻等所在的方位及寨墙各段的长度。只有经过这四道工序,一座古寨的整体面貌,才能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考察钟祥市客店镇海拔550米的猴王寨时,焦知云先从北线而上,因向导迷路,在深山老林中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无功而返。第二天另请向导,才从东寨门进入寨内。第二次又从南面上山,绕行西寨门进入寨内。通过两次考察,摸清了猴王寨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代,呈东西向不规则扁长形。外寨墙周长1164米,内寨墙周长60米,为内外寨墙套叠而成。特别是4个高大的拱形城门,设计高明精巧,建筑严实牢固,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市所存之寨中绝无仅有,堪称寨中精品。 十多年来,焦知云共考察古寨130余座,制成光碟30余集,拍摄了各类古寨的照片,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古寨资料。2008年7月,央视《走遍中国• 荆门》第三摄制组以他考察古寨的事迹为线索,实地摄制《古寨寻宝》专题片,拍摄了京山的绿林寨,钟祥的黑王寨、扁寨、九华寨,东宝的仙人岩寨,漳河库区的乐天寨和五峰寨等7座高山古寨;录制了他讲解7座古寨的建筑特点、古寨历史和寨碑文化实况,于2008年9月11日晚黄金时段,在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首播,后来又多次重播,社会反响良好。 ◎抢救文化传承历史 抢救历史文化,考察工作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研究、整理和大力宣传,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此,焦知云汇编出版了荆门碑文化专著。碑拓后,将所有拓片的文字进行标点、注释、编印成册,让沉睡的碑刻真正焕发生命活力,达到收集碑刻的目的。治碑过程中,他查阅文献资料,考证碑刻的历史渊源,或注释碑文的疑难字词,或介绍相关的历史典故,或评价碑刻的文史和书法价值等,按15章格局,三易其稿,汇成80万字的《荆门碑刻》专著,于2008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涉及荆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宗教和民俗风情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价值。被誉为“荆门第二书”(清舒成龙所编《荆门州志》为第一书)。2012年出版了记载有64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20多万字的《荆门墓志》专著。2013年又出版了刊载500多幅原碑拓片、30多万字的《荆门碑刻拓片选集》专著。弥补了荆门历史文化一个方面的空自。 几年来,焦知云给龙泉中学的青年教师、市文管所文博人员、东宝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和荆门晚报组织的百名小记者等,进行碑文化历史知识的专题讲座。2007年和2013年两次在荆门市博物馆举办了《荆门碑刻》拓片展,展示和宣传了荆门碑文化底蕴,均收到了好的效果。 焦知云抢救荆门古文化之旅,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13年,他被授予荆门市“中国农谷•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荣誉称号。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焦知云常说:抢救文化,传承历史,义不容辞,任重道远。正可谓:“境界全凭慧眼观,钩沉史海起波澜。翻山越岭寻常事,上得层楼景更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