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邓小平同志110周年诞辰。在这缅怀伟人的日子里,我思绪万千,无比怀念。永远难忘受到小平同志亲切接见时的激动场面,永远难忘与小平同志当面交谈的幸福时刻,永远铭记一代伟人对我的深情勉励。 我是河北省唐山人,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使我永远失去了双亲,那时我才14岁。197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从全国各地选调服务人员,在唐山地委招待处工作的我,从初选者中脱颖而出,经过两个多月的集训后,被分配到人民大会堂服务处工作。在这儿,我多次见到了许多自己仰慕已久的国家领导人,更有了与小平同志面对面交谈的幸福时刻。 那是1980年8月中旬的一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会见结束送走外宾后,满面红光的小平同志回到了接待厅,正在值班的我快步上前递过一条毛巾。小平同志擦完脸后,说了声“谢谢”,便饶有兴趣地与我攀谈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我到大会堂工作以后,虽然不止一次地近距离见到小平同志,但与自己崇敬的伟人面对面的交谈,这还是第一次。我略显紧张的一一作了回答。 小平同志听到后点点头,继续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问道:“你是哪个省的?什么时候来这儿工作的?在这儿干得还习惯吗?” 当听到我是唐山地震中幸存的孤儿后,小平同志面色凝重地说:“你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双亲,但党和人民时刻想着你们,一直关爱着你们。”说这话时,小平同志的思绪或许已经飞到了唐山,飞到了一年多前去唐山视察时走过的街道、厂矿、学校、工地……对唐山,小平同志有一种特别的牵挂,这也许是他不顾会谈疲劳,与我长时间交谈的情结所在吧。 小平同志驻足与我交谈了十几分钟,最后他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儿工作很好,你还年轻,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此刻,我顿感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顾对着小平同志使劲地点头。 这时,新华社的一位摄影记者看到了这一幕感人的场景,抓住珍贵的瞬间,兴奋地摁下了快门,我终生难忘的幸福时刻便这样永远定格在照片上。 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时刻铭记着小平同志勉励的话语。从北京到潍坊,从人民大会堂到潍坊烟草公司,我的工作地点和职业改变了,不变的是对小平同志的深切思念,和对世纪伟人描绘的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