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我家房屋的变迁

2011-8-25 11:1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71| 评论: 0|原作者: 刘长明

摘要: 我家房屋的变迁 早饭后,来到阳台,推开玻璃窗,初夏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我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心想,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党多么像这蒸蒸日上的红太阳,沐浴着全国人民。 记得53年人们还憧憬当年苏联的“楼上楼下, ...

 我家房屋的变迁

早饭后,来到阳台,推开玻璃窗,初夏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我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心想,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党多么像这蒸蒸日上的红太阳,沐浴着全国人民。

记得53年人们还憧憬当年苏联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喝牛奶,吃面包”的生活。当时大多数人家还住土房点煤油灯,对这些是可想不可求。今天这些已习以为常。人们的幸福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幸福指数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还有了手机、电脑和轿车。我和两个儿子都有了楼房。不过,最近我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与党同呼吸共命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沉浸在幸福之中,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听奶奶讲,在北洋军阀时期,老爷爷做买卖打官司赔了个净光,举家迁到了清平,靠亲戚帮助,买了沙荒地,开荒、植树、种地还能勉强生活下去。当时中国是军阀割据,兵匪作乱,无法生活下去,把家园委托给亲戚看管,全家下了口外,在那个年代,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臭虫吸人血,生活所迫,爷爷去世了,伯父和三叔先后当了兵。抗日战争时期,三叔牺牲在战场。解放战争时期,伯父随军南下,留在了贵州省安顺市,任市委副书记兼公安局长。全国解放了,51 年父亲带着全家回到了山东故里。

政府分给了三间北房,北沙窝的树木也长起来了。父亲每天肩挑着卖柴禾和水果。肩膀压出了一个黑黑的大疙瘩。开始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步行十多里去北沙窝干活,后来就搭了个草窝棚,住在园子里。谁知,有一天刮大风下大雨,父亲和我拼命抓住窝棚,还是无济于事,窝棚刮翻了,我和父亲淋成了落汤鸡,在我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什么时候能盖间房的念头。随着国家三反、五反运动的结束,步入了经济恢复期,我家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父亲在北沙窝盖了三间土房,养的猪羊都成了群,人们夸他过日子是把好手,他没文化,总是憨厚的说:“这多亏了共产党啊!”58年大跃进时,购买国债,支援国家建设。村里的一个五保户死了,队上提出先借用我奶奶的备用棺材,父亲毫不犹豫的答复了。勤劳善良的父亲没过几天好日子,又遇上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北沙窝一片水汪汪,地里没收粮食,人们靠国家下拨救济粮和掺野菜过日子。不久父亲得了病便撒手人寰,享年49岁,家中没了顶梁柱,我只得辍学,回家肩负其养家糊口的责任。

63年国家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开始好转。我村生产队粮食也丰收了。我家的日子又好了起来。当年,我便应征入伍了。66年的一天,营魏教导员找我谈话,说调查我入党材料回来同志反映我家生活困难,部队要给予救济。我是一名普通士兵,部队党委这样关心,感动的我一时几乎哽咽不出声来。瞬间我就清醒过来,国防经费很紧张,决不能动用一分钱。我向魏教导员表示,弟妹能参加劳动了,我把每月省下的津贴费都寄回家,能帮助解决困难,婉言辞谢了照顾,把对党的感谢激情化作无穷力量,积极工作,69年荣立三等功,当年提拔了军官。以后部队党委培养我进军校,圆了上大学的梦。

80年军队大裁军,我转业回到家乡,分配到高唐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当我一踏进大门,又一次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单位分给我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福利房,还给做了新床,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暗下决心报答党的恩情。以后领导分配我什么工作都干好它,从不知疲倦和劳累。记得有天下午,李局长交待我写份材料,要求第二天报市局。当晚我就夜战,当李局长看文艺节目回来,见我还伏案疾笔,说快十一点了休息吧,这不是部队,晚送一天也不要紧。我硬是连夜奋战,第二天一早把材料交给了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唐县的经济膨胀发展,我的两个儿子都参加工作上了班,家庭收入提高了,买了块坑洼地,花钱买土一车一车的填平,盖起了一处庭院。我从小就想盖间房的夙愿实现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住了没两年,县里传出要在这一带搞开发建工厂,我的房子要拆迁。一下子不知所措,吃不好,睡不着,心神不安。一天夜里做了个梦到枣林去摘枣吃。醒来觉得吃枣不忘栽树人。没有共产党,哪有我的家。眼下,党和政府要用这一带地方搞建设,为更多的人谋利益,触到了我的利益就想不通了。比比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无数先烈,个人还配得上是名共产党员吗?越想越觉得是脑海深处的小农经济思想在作祟,不甩掉这个包袱,怎能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呢?想通了,精神也振作了。积极配合县里的拆迁工作,提前搬了家。以后我到那里去瞧,见工厂已建好,看到年轻人高兴的去上班,心里感到踏实欣慰。

20042月我退休了。自己有了支配时间的权利。2004528,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在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我一生都想见到毛主席,在花甲之年见到了毛主席,再也听不到他的谆谆教导,我热泪盈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首歌回荡在脑海“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我向毛主席鞠了三个躬。想到毛泽东思想锤炼的精神正在升华,我醒悟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是退休了,可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不能退休。此时,耳旁仿佛响起了毛主席最爱读的曹操和范仲淹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感受到了一种永恒的思想魅力,领略了润物细无声的真谛。

走出毛主席纪念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告别了毛主席,心灵深处像有声音在催促,我乘上了南下的列车,奔向家乡,走进群众。从此,全国那里有了自然灾害都主动捐款捐物,订了报纸和医药刊物,经常向老同志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保健知识。在家属院主动打扫楼道和院子卫生。一次,我正在打扫楼道卫生,进来一个收废品的人问我,干这活一月多少钱?我说自己主动干的不收钱。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没再向他解释什么。心想,我做的还不够哩,比起吴大观、杨善洲同志还差的远哪。

高唐县广播电影电视局退休干部 刘长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