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印象鲤鱼洲

2014-8-6 16:56|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735| 评论: 0

摘要: 老友从北京来南昌,总要向我打听南昌远郊鲤鱼洲的情况,有的甚至要我带他们去看一看,因为老友们在鲤鱼洲下放劳动锻炼过;我到北京办事,也总会与老友们回忆在鲤鱼洲的往事,因为我和老友们一样,也在鲤鱼洲劳动锻炼 ...

老友从北京来南昌,总要向我打听南昌远郊鲤鱼洲的情况,有的甚至要我带他们去看一看,因为老友们在鲤鱼洲下放劳动锻炼过;我到北京办事,也总会与老友们回忆在鲤鱼洲的往事,因为我和老友们一样,也在鲤鱼洲劳动锻炼过。鲤鱼洲啊鲤鱼洲,你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子里,活跃在我们的心坎上!

1968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鲤鱼洲的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团直属四连。和我在一起的还有北大、清华、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音乐学院以及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多地的大学毕业生。我们的连长和指导员是解放军现役军人,指导我们生产劳动的是当地老农。我被任命为一排副排长兼炊事班长。

我们在兵团过的是半军事化的生活,炊事班的人也要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但主要任务是为有100多人的连队搞好一日三餐。这对我们这些刚从学校出来,没有丝毫生产、工作经验和独立生活经历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大学毕业生大概都有相似的经历和体会,那些苦水就不倒了,我想讲的是当年在鲤鱼洲的那些印象深刻又有趣的事。

一是“路上捡鱼”“地上捡鱼”“脸盆煮鱼”。鲤鱼洲原是鄱阳湖畔的一块湿地,因血吸虫泛滥成灾,人烟稀少。围垦初期,水被抽干了,留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塘、水池、水沟、河汊及港湾,这些水面下留下了很多鱼。因怕血吸虫无人敢去捕捞,有的地方竟鱼满为患,鱼儿常常蹿出水面,形成所谓“蹦鱼”“飞鱼”。它们落在路上,路过的人们便可伸手捡鱼。秋冬时节,有的水塘干涸,鱼儿就翻倒在泥巴上,人们进入塘中就能捡到鱼。鱼捡多了,连队炊事班大灶忙不过来,我们就动员大家用金属脸盆煮鱼,借以改善生活。现在,我和老友们在南昌一些酒店、饭馆、饮食店常吃“水煮鱼”,大家开玩笑说:东坡肉是苏东坡发明制作的,“水煮鱼”该是我们当年在鲤鱼洲的一大发明创造吧?

二是“吃瓜得瓜”“吃蔗得蔗”“吃椒得椒”。鲤鱼洲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种什么就能得什么,有时不种啥也能收到啥。夏日炎炎似火烧,口干舌燥心焦。有一次饭后,大家觉得要是有点西瓜吃就好了。一位老农听到我们的议论后便若有所思地说:“我去年坐在一个地方吃瓜,瓜子吐在地上了,那个地方肯定长有西瓜。”于是老农带我们到靠近将军洲农场的地方,果然采到了野生西瓜,其美味不亚于人工栽培的,又甜又脆。还有一位老农说,他们几个人上一年在另一块地方啃了一大捆甘蔗,甘蔗节都丢在那儿了。于是我们又到了他说的那块地方去寻找,果然又砍来了一捆甘蔗(应当是老甘蔗节发芽长成的)。鲤鱼洲人喜欢吃生辣椒,醮点酱油配饭吃,把辣椒子吐在地上。根据“吃啥得啥”的逻辑推论,我们又找到了野生辣椒。于是,“吃啥得啥”成了我们的流行语。

三是“神吃祭品,人吃神肉”。在鲤鱼洲,有座“天子庙”。据说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大败而逃。傍晚,正当他走投无路之际,忽然湖面上升起一座仙山,朱元璋进入仙山睡了一觉。他第二天醒来一看,自己却是在渔民的船上,什么山也没有,眼前仍是茫茫湖水。朱元璋把自己的奇遇告诉部下,说这是“天助我也!”全军陡增了信心,士气大振,最后打败了陈友谅。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在此建立“天子庙”,以示感恩上天。自此以后,天子庙香火不断,当地人称之为“神庙”。当地的老表告诉我们,神庙中确有神,因为人们献给庙里的祭品,往往会突然消失,却从未见有人去偷吃过,不是神吃了还有谁吃了?我们炊事班的人不信这个邪,经过细致侦察,发现原来庙里有一群狐狸,是它们偷吃了祭品。于是,我们组织力量,捣了狐狸的窝,把它们一个个擒获,给连队每个人送上了一份香喷喷的野味。“神肉人食,野味十足”,这顿神肉大餐,大家至今记忆犹新。

19701月,我们被再分配,分别离开了鲤鱼洲这个生态之乡、丰饶之地,各自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