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啥病可以“冬病夏治”

2011-8-16 15:3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69|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冬病夏治”越来越受患者青睐;信赖者认为效果不错,盲从者以为“包治百病”。那么,哪些疾病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呢? “冬病夏治”有何优点传统养生理论素有“ 冬令进补, 春天打虎” 的说法,事实 ...

近年来,“冬病夏治”越来越受患者青睐;信赖者认为效果不错,盲从者以为“包治百病”。那么,哪些疾病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呢?

“冬病夏治”有何优点传统养生理论素有“ 冬令进补, 春天打虎” 的说法,事实上,在炎热的夏天也有一种特殊的进补方法——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常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冬病夏治”有哪些疗法

很多人一听冬病夏治,就认为是贴膏药,其实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的疗法。方法很多,可分为下面几种。

1. 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等病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

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

2. 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每次辨证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

请医生处理。

3. 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盲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

4. 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冬病夏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知道气管炎、哮喘等可以冬病夏治的人很多,其实冬病夏治的病种很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

感冒:感冒在冬春季多发,除在春天发作时治疗外,在夏季防治可增强体质,减少其在冬春季的发作。

冠心病:多发于冬季,“夏日养阳”,可使心阳振奋,气血津液运行畅达,以减轻其在冬季的发作。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多在秋冬季节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寒冷、潮湿等常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故于冬季易于复发。

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这些病大多在冬季发生或加重。夏季,可借助夏季阳气的升发,辨证用药以鼓舞阳气,取得较好疗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称之为“凝结肩”、“漏肩风”,认为是由于气血虚弱,外受寒邪所致,多在冬天发作或加重,夏季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禁忌证: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冬病夏治,建议患者接受治疗前,先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辨清体质,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冬病夏治。感冒发烧、咳嗽吐黄痰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以及孕妇慎用或禁用。啥病可以“冬病夏治”

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