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是我的一个本家叔叔,排行老六,小名叫“六儿”。六叔勤快能干,长得也帅,而且歌唱得很不错,曾经在我们小村里拥有众多“粉丝”。 六叔一般都是在干农活的时候唱歌。那时,大家在一起干活,干累了,就有年长的伯伯招呼六叔:“六儿,唱个歌吧!”大家纷纷坐到地头,叔叔伯伯们点上一袋旱烟,准备听六叔唱歌。妇女们也放下锄头,围了过来。孩子们更是撒了欢,终于要歇会儿了,还有“精彩大戏”可以欣赏。 六叔站在高一点的田埂上,大家把他围在中间。他唱歌的时候,喜欢昂着头,只要他把头一昂,大家立即安静下来。六叔唱歌不用清嗓,一开口就是清亮亮、脆生生的歌声。他的好嗓子是天生的,嘹亮,圆润,富有磁性。 他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大家都说他的声音像蒋大为,我觉得比蒋大为唱得更有味。真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六叔就在桃园里唱,有景有情,歌声当然比蒋大为的好听。后来,他还唱流行歌曲,唱《黄土高坡》、《信天游》,唱得好极了。天地是舞台,白云清风当背景,流水伴奏,鸟儿伴唱,歌声怎能不似天籁般好听? 六叔说,干活累了唱,就不累了;干活干得高兴了唱,就更高兴了。干活还能干高兴了?六叔说,可不嘛。勤快的六叔,从来不把劳动看成枯燥的事,而是一种享受。其实歌舞都是在劳动中产生,人们一边劳动,一边载歌载舞,缓解疲劳和单调,表达愉快的心情和美好的向往。六叔唱歌也是这样,发乎自然,所以歌声纯朴动听。 六叔凭借他的勤快朴实,还有动听的歌声,娶到了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六婶曾是他的歌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粉丝”。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多年里,一家人和美幸福。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的男人们纷纷奔向了远方的城市。他们把土地丢给妻子和父母,义无反顾地去城里打工,说是拼上几年就能把新房子盖起来。六叔也禁不住诱惑,终于跟着大部队踏上了打工之路。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六叔没回家,说是车费太贵,车票不好买。我问和六叔一起打工的大伯,六叔在城里还唱歌吗?大伯哼了一声,说,“哪还有心思唱歌?”我明白,他们背井离乡,脚下没了故乡的土地,即使唱歌,歌声也是单调的,嘶哑的。 六叔异乡打工的日子里,小村庄少了歌声,寂寞了很多。人们经常念叨,那些打工的人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后来的日子,乡亲们在家乡开始盖大棚,种西红柿、黄瓜、草莓。他们在土地上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照样赚回大把的钞票。 没多久,六叔以及那些在城里打工的人都纷纷赶了回来,重新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田野里又热闹起来,六叔久违的歌声也响了起来。天地是舞台,清风白云当背景,流水伴奏,鸟儿伴唱,还是那么好听!只有在故乡的土地上,六叔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