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战士归来

2014-7-9 15:4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68| 评论: 0|原作者: 莫合

摘要: 2014年3月28日,沈阳浸润在浓浓雾气之中,在异国他乡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437名志愿军官兵的遗骸,在这一天终归故里。 6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生命也定格在了那个年纪。60年后,在世的昔日战友已 ...

2014年3月28日,沈阳浸润在浓浓雾气之中,在异国他乡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437名志愿军官兵的遗骸,在这一天终归故里。

6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生命也定格在了那个年纪。60年后,在世的昔日战友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他们回来时已变成一具具遗骨。甚至,返回故土的他们,大多没有姓名。

他们被运抵沈阳,安放在沈阳烈士陵园一间有人24小时守护的恒温墓室内。不久后,这座陵园将建起一座镌刻着约21万志愿军烈士姓名的“英名墙”。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躺在韩国坡州市的“敌军墓地”里,墓地简陋的石碑上刻着几个简单的汉字:中国军无名人。今天,这些“无名人”,获得了国家高规格的礼迎:两架战斗机为运送遗骸的专机护航。从全国各地闻讯赶来的老兵和烈士后代,在沈阳烈士陵园外早早守候,迎接亲人回家。

当第一辆载着烈士遗骸的军车缓缓驶来时,在场的家属都在尽力克制自己。两岁时父亲奔赴朝鲜战场的邓其平,也在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难受得不行了,但还是想憋住”。终于,对父亲60多年的思念,在第一辆灵车驶近他的那一刹那“决堤”。有现场的媒体记录下这一刻。“爸爸,你们回来了!”烈士的儿女们哭成一片。他们大部分此生未见过亲生父亲,甚至从来没有开口喊过“爸爸”。

邓其平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否就在这437具遗骸之中。他一直手捧着父亲、63军187师559团团长邓仕均的遗像。

他们只不过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183108名烈士中的一部分。而据军事学者估计,在韩国境内作战阵亡的中国志愿军,还有约1.5万具遗骸没有找到。这437位志愿军烈士的名字目前尚不知晓。战争期间,战场情况异常复杂,作战地域不断改变,烈士的遗骸基本上是在作战地区附近安葬的。这437具志愿军遗骸应该来自参加第三、四、五次战役和金城战役的第12军、第15军、第20军、第26军等部队。

寻父40多年的苗务才,去年在韩国的墓地凭吊时暗暗许下愿望,待这些志愿军遗骸归国那天,一定要亲自迎接。为了却已经失去意识的母亲的心愿,苗务才从韩国的墓地带回一捧土,带到母亲病床前。病危的母亲听说这土来自丈夫坟前,竟醒了过来,哭了起来,又坚持了两个月才去世。

在烈士回家的头一天,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已经住下12位从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河南、青海、长春等地赶来的志愿军烈士遗属。尽管,他们谁也不知道从韩国归来的437具遗骸中是否有自己的父亲。

就在烈士遗骸在韩装殓后的最后一夜,另外4名身穿军装、胸口佩戴着密密麻麻勋章的志愿军老兵,在墓地轮流为烈士们守灵。年过八旬的何其芳和棺椁中的老战友聊天:“咱现在生活好了,可以敞开肚皮吃大白馒头了。”这些军人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是靠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熬过了那场战争……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问北京时提议,将安葬在“三八线”附近位于韩国坡州市一处墓地的志愿军遗骸送还中方。这是韩国现政府以“人文纽带”为基础与中国开展战略合作的具体行动,它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回应,也让中国民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朝鲜战争期间,大量牺牲的志愿军烈士被安葬在异国他乡。数十年后,加强境外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管理,妥善处理烈士遗骸的挖掘、安葬,成为一项举世关注的“安魂工程”。相关专家表示,厚待为国捐躯者,我们应该做得更好。因为这“不仅可以抚慰遗属、凝聚军心,也可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这更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志愿军烈士墙”上标明了志愿军烈士人数:183108人。

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只有牺牲的志愿军特级、一级战斗英雄和团以上干部,遗体才被运回国内安葬,集中在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有一些负伤的志愿军官兵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因伤势严重去世后安葬在了国内。总的看来,数量庞大的志愿军烈士中,在国内安息的不超过3000人。

朝鲜战争停战之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都进入对方非军事区搜寻战争期间留下的军人遗体。1954年9月,双方在一次军事人员遗体交接中,“联合国军”方面送还的志愿军遗体总数约为1万具。遵循中国的传统风俗,这些遗体全部用松木制的棺材重新入殓。

随后的几十年里,在韩国境内不断有志愿军烈士遗骸被发现,有的移交给中方安葬在位于朝鲜境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中,有的则由韩方埋葬在韩国境内。根据韩国的传统,墓地一般面向南方,但志愿军的墓碑全部朝向北方,可能是韩方考虑,为了让流落异乡的逝者面朝祖国,便于遥望亲人。

有战争就有牺牲。在“一战”“二战”以及后来的冷战时期,由于战争伤亡人数多、战事紧、人财物有限,作为一种紧急处置办法,将死难者葬于战场、战俘营或者野战医院等地并非孤例。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留下了友军甚至敌军的公墓。

按照国际法和当事国之间的协议,军人公墓可以被视为外交飞地,近似于一国的驻外使领馆,享受不受侵犯的治外法权和外交豁免权。

在比利时,就有“一战”和“二战”期间阵亡的美、英、加等国军人公墓,公墓土地的所有权交给这些阵亡军人所属的国家,由相关国家派人进行管理。今天,美国联邦政府还设有一个独立机构——“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维护24处位于国外的永久性军用墓地。位于法国的诺曼底美军公墓就是其中之一,这处公墓建于1944年6月,一共葬有9386名在诺曼底登陆中牺牲的美军官兵,法国政府将这块地赠送给了美国。在缅甸的仰光,有3个英军墓地,它们由英联邦的“战争公墓委员会”管理。安葬在这3个墓地的英军曾与中国远征军并肩抗日。

不论军人牺牲在哪里,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并负责到底,是每个国家不容推卸的责任。美、英、俄等国十分重视对本国阵亡军人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

2007年4月,针对爱沙尼亚强行搬迁苏军纪念碑、青铜雕像,普京立刻签署《永远纪念祖国烈士》法令,保护海外军人墓地。根据该法令,受国防部领导,俄军军事纪念中心将筹办7个海外办事处,涵盖14国,负责搜寻、清理登记墓地和烈士资料。

而非政府组织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则创建于1917年,它的总部在英国,管理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500座英联邦战士墓地,负责墓地设施维护和档案整理等事宜。在它的管理下,远在亚洲缅甸的桃将英联邦阵亡军人公墓至今仍然维护良好,而缅甸境内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却毁损严重。

英国前首相安东尼·艾登的儿子西门·艾登在缅甸战场牺牲后,也被安葬在这里,从墓碑上看不出这是一位首相的儿子。守墓人解释说,“在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是为了他的国家和人民在战斗,他们的牺牲都是平等的。”公墓里还有很多无名英雄的墓碑,上面刻着“上帝知道他”。

除了给予那些战死疆场的军人以崇高的礼遇外,很多国家也从未放弃海外战场上失踪军人遗骸的寻找。在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先后成立了两个专门组织——“美国陆军中央鉴别实验室”和“全面核查联合特遣队”。2003年10月,这两个单位合并为“战俘/战斗失踪人员联合核查司令部(JPAC)”,司令官为准将级。JPAC的工作信条是“直到他们归故里”(Untill they are home)。每一位阵亡将士的遗体,无论军衔高低,国家都会坚持不懈地寻找他们的下落,哪怕找到的只有一颗牙齿。

截至2012年12月4日,美军仍有如下失踪人员:“二战”73677人,朝鲜战争7938人。美军的有关行动甚至得到了战争期间曾经的敌对国的理解与支持,这些国家包括越南、朝鲜和中国等国。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也卷入了越南战争,共有504名军人死亡。澳军阵亡士兵的遗体,当时基本都被找到运回国内安葬,只有6名士兵失踪,这成为澳大利亚人的一个心结。直到2007年,4名失踪士兵的遗骸终于被发现。两年后,澳大利亚军方在越南与老挝边境附近一处偏远的山坡上,发现最后两名失踪士兵的遗骸,并运回国内。这意味着,澳大利亚三军没有一人遗留在异国他乡。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署。次年3月,战俘遣返、战死者遗骸交接和失踪人员统计工作正式开始。志愿军代表团临时从志愿军各部队和北京调派人员,成立墓地注册委员会,专门负责大规模挖掘、搬运与掩埋死亡军事人员。

墓地注册委员会的工作由38军副军长李际泰主持,委员会下面组建3个负责挖掘和搬运尸体的“搬尸队”,每队30余人,成员都是从战斗部队严格选拔的,队长和政委是团级干部。每个搬尸队配备了多辆由军用卡车改装成的密封运尸车,以及装尸胶布袋和消毒器材。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不遗留每个烈士一件遗物,不丢掉每个烈士一根头发。墓地注册委员会运行近一年,于1954年年底撤销。

1958年,志愿军撤离朝鲜,仅留下一个7人工作小组在板门店军事停战委员会(简称“军停会”)负责善后,包括接收在韩国境内发现、转交的志愿军遗骸,并安葬在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而志愿军的纪念章、标志牌等遗物移送国内。

1991年3月,美国提出由韩国将军担任“军停会”首席代表,遭到朝方拒绝。其后,朝鲜撤走其驻“军停会”代表团。同年9月,中方7人小组撤回。寻找、挖掘和安葬志愿军失踪人员遗骨的工作也暂停下来。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韩国收集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时,特别访问了砥平里。一位韩国老人说,他当年曾经在这里掩埋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的尸体。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美国历史学家在北纬37度线附近挖出了19具中国士兵的遗骸,遗骸四周的冻土里还散埋着中国士兵用过的遗物,包括军装、子弹、水壶、牙刷、胶鞋等等。

1989年5月12日,中国新华社电告:新近在南朝鲜境内发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今天下午在朝鲜军事分界线边境城市开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举行。共有19具烈士遗骨,是今天上午在板门店召开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第495次秘书长会议上,由军事停战委员会“联合国军”方面移交给朝中方面的。这是自朝鲜战争停战以后,在南朝鲜境内发现志愿军烈士遗骨最多的一次。同时发现的还有数百件志愿军烈士用过的各种遗物,也已交给朝中方面。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