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龟虽寿》赏析 □ 野 夫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里的第四章。 东汉末年,正当中原地区军阀混战的时候,活动在辽西一带的乌桓民族强盛起来,攻汉州郡,掳掠汉民,成为北部边疆的严重威胁。而此时曹操的处境是,南有盘踞在荆州一带的刘表、刘备,北有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勾结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形势十分严峻。于是,曹操采取了谋士郭嘉的建议,于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毅然北上征伐乌桓,由卢龙塞出奇兵大破乌桓于柳城。九月胜利回师。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事件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场战争。此时的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在回师途中写下这组诗。 他在这组诗中描写了河北一带的风土景物,也抒发了他个人的雄心壮志,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观沧海》和《龟虽寿》两章写得尤其出色。而曹操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却在《龟虽寿》这首诗里更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一上来就连用了三个比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说“神龟”虽然长寿,但仍然有死的时候。“神龟”是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意思是: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矣,可见神龟之长寿。而曹操在这首诗里并不是赞叹神龟的长寿,而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又拿“螣蛇”来比喻,“螣蛇”,传说中一种能够乘云驾雾的蛇,《韩非子·难势》中有:“飞龙乘云,螣蛇游雾。”这两句是说,“螣蛇”虽然能够乘云驾雾,但终究还是要死掉而化为尘土的。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谁也逃避不了。接下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次以“老骥”来做比喻。“骥”,千里马;“枥”,养马的地方,就是马棚。这两句和下面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的意思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烈士”,指有志向、有作为的人,或努力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暮年”,是晚年的意思。这四句连起来是说,又老又病的千里马虽然躺卧在马棚里,但它的志向仍然是要驰骋千里;有志向,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消沉。这四句正是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接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对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这四句连起来是说,人寿命的长短,不仅仅是由上天决定的,只要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精神,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总之,《龟虽寿》告诉人们,不必为死而担忧,也不应因暮年而消沉。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最重要的,有了凌云的壮志,虽到老年也不会显老。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已年过五十,在古代,年过五十的确是已“垂垂老矣”。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时代,他否定神仙方士的种种妄谈,也否定了当时流行的那种消极颓废、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而表现出了一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