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环境对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个人素质的好坏与家风有关,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提倡良好家风。 家风有形亦无形 家风也叫门风,说起来比较抽象,不够清晰和具体。所以当央视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请问您的家风是什么”时,不少人难以马上回答。即使回答了,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还不得要领。其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方式和文化氛围,体现了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往深处说就是一种传承、信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家风不一定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无需经常念叨,不必对人表白,更多包含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内化于日常言行中。 良好家风的形成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它的载体因时代、地域、贫富、处境等因素而不同。一个字,一句话,一个家庭故事,都可能形成家风并代代相传。当我们小时候听到母亲“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的训诫时,实际就是一种家风的启蒙。生活中的小事情,以及长辈们吃苦耐劳、善良正直的事迹,其实都是家风。相传,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何绍基出嫁女儿到吴家,他陪嫁了一只箱子。许多人都以为里面肯定装满了金银珠宝或绸缎书画。但婚礼后,吴家打开箱子却是空的,箱底只有由何绍基手书的一个“勤”字。这不仅成就了一段佳话,而且成为何、吴两家以“勤”持家的家风,绵延后世。 千家万户皆有家风。一般来说普通家庭靠长辈言传身教,并不成文。而古代豪门大户为绵延福泽,把家风规范为严肃的家规家训,要求晚辈严格执行,如大家熟知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但无论贫富,家风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家兴旺发达,人才辈出。贫困者盼改变,富贵者求恒久,这是人性使然。因此,好的家风集合了勤俭、孝顺、正直、进取等人性中一切优秀的品质,汇聚了对懒惰、忤逆、寡恩、狡诈等丑恶现象的警示和训诫,成为塑造人灵魂的基石、人性道德的防火墙。据说钱氏家风源远流长,传承数十代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以致钱玄同、钱钟书、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等都受其影响,最后成为学界巨匠,正可谓家风抵万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这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一生。家风正,其晚辈为人处世就行得正、立得稳,则万事兴。相反,家风不正,其晚辈就会行为失范,甚至丧失道德的底线,即使再富贵发达,也不可能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家风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泽被子孙,延及后世。 最该传下去的四种家风 汤永隆 家风就是一种家庭规范,是家庭内部的文化。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人重视家庭,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是“心胸坦荡,要学会放下”;有的则教育子女行事“吃亏无妨,但要防欺诈”。两种不同人生准则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历造就的。 家风是一种“软环境”。它看不到、摸不着,却能潜移默化影响一家人。家是中国社会中最小却尤为重要的组成单元,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与时俱进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我认为,至少下面4种家风值得现代社会提倡。 真诚。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也是决定社会诚信的关键因素。然而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偏偏最缺诚信。消费者不信任厂商,患者不信任医生,公众不信任公仆……从家庭开始传承真诚之风,是改变社会风气的途径之一。 勤劳。中国人自古勤劳,但这种品质现在却不太被提倡。在说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就要首先提倡勤劳,提倡勤劳致富。 独立。表面看,现在的年轻人都向往独立自主,但事实上很多人独立性并不强。比如,有人大学毕业就“啃老”,有人虽已工作却还受父母照顾。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也导致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建议家长自己首先不要靠着老人,给下一代以榜样的力量。 不计得失。在群体中,如果每个人都期待收获,不肯吃亏、付出,最终大家什么都得不到。社会是个平衡体系,此处偶尔吃亏,就意味着会在别的地方有收获。此外,还要树立助人为乐的风气,比如帮了朋友就不要在家老说不图回报,而要传递付出就是快乐的理念。 家训在我家传承 我家的家训要从曾祖父说起。曾祖父是个“赤脚医生”,每天都挑着药箱走街串巷为村民看病。曾祖父一直秉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宗旨,用自己的双手治愈村民的疾病。对于治疗费用,他从不计较,有就给,没有赊着也行,遇见家里实在困难的索性不要。曾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爷爷在村里当过党支部书记,处理问题从不偏袒一方,原则问题谁说也不行。有一年,村里需要上报一个当兵名额。我姑奶家的孩子也想争取,因为当上兵就意味着走出农村。可不管姑奶怎么求情,爷爷也没答应,以致姑奶好长时间不到爷爷家走动,说爷爷不通情理。如今已近90岁的爷爷每次回老家,村里年龄稍长的村民看见爷爷还是会说:侯老爷子当书记时,处理老百姓的事都一碗水端平,让人信服。 当过村里生产队长的父亲,有年冬夜路过生产队的养鱼塘,碰见有人偷鱼。鱼塘里的鱼是准备年底分给村民的,怎能受损失?父亲不顾一切,紧追不舍。那时刚下过雪,地面又湿又滑,父亲用自己被摔伤的代价保护了村里的财产。村民说,又不是自家鱼塘,为了点鱼差点把命搭上不值。听到这话,父亲说:“既然大家选我为队长,我就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看到了就要管。” 现在我是基层宣传报道员,我在新闻报道中,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不虚夸、不乱写。记得一位朋友让我帮忙写个关于他公司的报道。我明白他希望我写上商品如何好,公司如何强大,事实上他的公司刚起步。尽管朋友许诺如发到报纸上,一定给我酬谢,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都已猜出我家的家训内容——本分做人,踏实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