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隐蔽战线的忠诚战士——魏增祥

2014-7-9 10:1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806| 评论: 0|原作者: 文 / 云 杉

摘要: 1914年,魏增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一户农民家中。“九一八”事变后,魏增祥参加了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边区政府与红军及分散在各处相关单位的联络工作。 1940年中共中央社会部决定 ...

1914年,魏增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一户农民家中。“九一八”事变后,魏增祥参加了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边区政府与红军及分散在各处相关单位的联络工作。

1940年中共中央社会部决定派冯晋臣等到山西晋中开辟敌后情报工作。冯晋臣等从延安北上到达绥德,与中共绥德地委统战部部长李静波共同研究行动方案,李静波力荐魏增祥赴山西太谷县筹建情报站。

魏增祥到达太谷,在和其父亲魏生馨秘密筹备建立情报联络站的过程中,魏家父子首先在人来人往的“庆和园”饭庄和太谷南门外的“天泰客栈”建立起交通联络点,与周边各县联络点建立联系,形成了在青帮掩护下的我党可靠的隐蔽情报交通联络点。

1942年到1943年,晋绥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时期,魏增祥、魏增寿兄弟经常和联络站工作人员扮成药材商、绸缎布匹商、日用杂货商,从交城山里收购药材、土特产及汾酒、老陈醋等山西名牌产品发往北平、天津等地,又从京津地区贩回绸缎布匹、日用百货,以此为我军积累活动经费,购买物资用品,大至枪支弹药,小至留声机、油印机、布匹等各类物品应有尽有,从未发生过问题。购买的两副戏箱,一副送往延安,一副交给一二○师。同时他们借往来“经商”的机会,搜集敌伪军事、政治、经济、特务组织等方面的各类情报,下达、上传我党我军各类指示、报告,使当地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运转起来。

不仅如此,魏增祥创办的联络站还是中共中央、晋绥边区机关与华北、华中各根据地干部往来接送、转换的重要机构,仅1944年秋天,八路军一二○师一次就派出九名干部,途经太谷到山东工作。他们傍晚时分化装进入魏家大院,魏增祥安排他们住在楼下居室和过厅内。为确保安全,他请老父亲魏生馨和五弟魏增寿分别和大家伴宿,他自己带人在外边放哨。半夜时分,伪警察局、保安队来了30多人,把魏家的大门团团围住,要进行搜查。魏增祥知道不能硬抗,打起来不光要吃眼前亏,联络站也将彻底暴露,毁于一旦。于是他迅速派人通报了老父亲,让他们做好应对的准备,他自己则从容地把来人放了进来,再见机行事,最终化险为夷。此外,魏家大院也是中共路西县委的一个工作据点。路西县委书记李景文经常化装进出魏家大院,并曾多次在此召开工作会议,在魏家父子的掩护下,从未发生过问题。

太谷联络站对革命的独特贡献,得到了八路军晋绥军区贺龙司令员和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同时也引起了反动阵营中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震动。阎锡山曾密谋以约见山西名贤共图大业为名,在太原晋祠九龙湖畔的长亭设宴款待魏家父子,图谋席间在酒中下毒除掉魏家父子,幸好有魏家潜伏在阎府中的内线及时将险情传出,魏家父子以外出经商不慎食物中毒,上吐下泻,不省人事,送入医院抢救为名,躲过此劫。

日本投降后,形势对联络站工作十分有利,本来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贡献更大,不料出了叛徒陈执章。魏增祥得到此消息后,果断决定疏散联络站工作人员,迅速带领全家撤出太谷县城。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在我地下党组织的配合、掩护下,历经艰险,穿过敌我大交错的晋中地区,西渡黄河,进入陕北解放区,回到老家暂避。由于撤得仓促,连细软、物件都没来得及带,太谷城内有百十间房屋及其他财产,全部被阎锡山当局查封没收。魏家数十年创下的产业遭受没顶之灾,中共太谷联络站被彻底破坏。

1947年,传来太谷已经解放的消息,当时魏增祥正在绥德执行其他任务,魏生馨急于了解太谷家中的情况,由原籍返太谷途经汾阳县时,被阎锡山的军队逮捕,壮烈牺牲。魏增祥在安葬了父亲后,又接受党指派的任务,奔赴西安,继续投入新的战斗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