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对得起自个儿

2011-7-28 15:1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07| 评论: 3|原作者: 老宁

摘要: 一位78岁的老人病逝于自家小屋中,亲人在收拾遗物时,发现床垫底下竟铺满了面额不等的人民币,总金额高达12万元。这些钱都是他省吃俭用,从退休金和儿女们寄来的生活费中“抠唆”出来的。 唉,何苦呢?老人省钱固然不 ...

一位78岁的老人病逝于自家小屋中,亲人在收拾遗物时,发现床垫底下竟铺满了面额不等的人民币,总金额高达12万元。这些钱都是他省吃俭用,从退休金和儿女们寄来的生活费中“抠唆”出来的。

唉,何苦呢?老人省钱固然不错,但过犹不及啊!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为了省钱、攒钱而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代价,就是大错特错了。口挪肚攒留下那么多钱,生前过得如此之苦,这辈子活得,唉,对不起自个儿呀!

前两天看到一个针对中老年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老人们的花费中,日常生活开销、看病和在儿孙身上花的钱占前三位。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活动,除去日常花费,再加上医疗支出的开销,使得老年人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花的钱很少。

这个调查让我这位近70岁的老人感慨颇深,尤其是“老年人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花的钱很少”这句话让我和老伴决定召开一个家庭会议,会议主题——该花就花,对得起自个儿!原以为孩子们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没想到他们一致赞成,“早就给你们老两口说,不要光攒不花,二老吃好玩好,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对得起自个儿,我和老伴决定先从体检开始。我们发现,上了岁数的老人不是高血压就是糖尿病,家里别的不多,药瓶子不少,身边的老同志都是攒钱预备看病。那位独自死在家中的老人,就是心脏病缘故。所以,我和老伴要转变思想,重预防轻治疗,主动花钱健康体检,不要等到疾病缠身再花钱治疗,结果花更多的钱。我们老两口做体检花了将近4000元,要是放在以前,可舍不得,不过体检后医生给了我们建议,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积极锻炼,把吃药的钱节省了,值!

现在吃穿不愁,怎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呢?我和老伴决定摈弃以前单调的退休生活,在休闲娱乐上增加支出:看电影,看演出,外出旅游,参加老年人的团体活动。孩子推荐我们去看《建党伟业》和《功夫熊猫2》。我和老伴去电影院后发现,中青年人为主,老年人去看电影的还真不多,特别是看《功夫熊猫2》的时候,都是家长领着小孩子,我还跟老伴说,“看了吗,我们属于超前老人。”虽然票价不菲,不过回来后和孩子们聊聊电影,共同话题多了,孙子孙女也不说我们是老古董了。看场电影,聊出了共同话题,值!

以前总是盼着孩子们回家吃饭,仿佛生活中只有他们。现在情况有了改变,约上几个老邻居,一起出去旅游,拓宽眼界;参加老年大学,认识了不少同龄人;办了张足疗卡,该享受就得享受。连孩子们都说,“以前总是打电话催我们回家吃饭,要是没空回去,还不高兴。现在可好了,我们回家得先给二老预约,看看二老有没有空。”还别说,生活重心转变了后,我和老伴的气色好了很多,也不再整天抱怨孩子们忙起来不回家了,因为我们也有自己喜欢的事做。活出自己,花钱投资健康,值!

该花就花,对得起自个儿。老同志们,您说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纪慎言 2011-8-6 21:08
我以为人还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光强调对得起自己太自私了,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上对父母,下对儿女,左右对老伴、亲戚、朋友都得对得起才行。过去学习毛主席著作时,讲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似乎有失公允,可现在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了,又讲究“不顾他人,专顾自己”也有失偏颇!
引用 陈侃 2011-8-3 12:59
我们老两口年已古稀,我行我素地生活,不管别人怎么说。当然,这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粗茶淡饭,不追求“时髦”。基本不用所谓的保健品。饭、菜好多都入药,按时令、药性、营养合理搭配食用。天天坚持活动锻炼,做山东济南老中医谷岱峰先生家传的“八段锦”操(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年版、谷岱峰编著《保健按摩》——声明:不是广告推销),隔三差五地去“被动按摩”做推拿。经常参加同学聚会、战友相约,以及组团旅游等,放松心情。坚持三十多年“分餐消毒”——这是一种我们深得其益、人人赞赏、常遭不屑、不多人坚持的优良生活习惯。我们尽量不给孩子找事、添乱,也不盼孩子祝寿、庆典,原则是:不给孩子报忧,就是对他们的支持。愿意吃什么就买,绝不吝啬——但是没吃过价钱昂贵的。垃圾食品不吃;愿意穿什么就买,绝不心疼——但是压根儿不知道何为名牌。可体顺眼就行。我们“对得起自个儿”,天天快乐;我们照顾好自己,孩子支持。我们家钱不多、事不多,充满欢乐。
引用 子豪启荣 2011-7-29 14:18
“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查看全部评论(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