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从骑小毛驴到开上桑塔纳轿车--我家6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

2011-7-27 17:3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922| 评论: 0|原作者: 刘兴德

摘要: 从骑小毛驴到开上桑塔纳轿车 ——我家6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 作者:刘兴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的和谐幸福生活。今年,我们的共和国母亲将迎来60华诞,特别是30年来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一 ...

从骑小毛驴到开上桑塔纳轿车

——我家6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

作者:刘兴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的和谐幸福生活。今年,我们的共和国母亲将迎来60华诞,特别是30年来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春风化雨沐浴着每一个家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我们家庭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一样,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仅说说我家6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

骑小毛驴出诊看病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至今保存着建国初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和农业税、工商业税、购置农具的票据,从此过上了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平安生活,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热情。我家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父亲在解放前曾在部队当过卫生员,他一边种地一边开医疗诊所,主要为十里八乡群众诊治外伤疮疖和内科疾病。随着生活的好转,渴望解决交通工具问题,1951年我家和西邻居张兴贵家合伙买了一头小毛驴,每户轮流各喂养半个月。就是这头毛驴,成为我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农忙用于拉车耕地,农闲赶集上店用它购物驮粮,特别是外地来人求医出诊,父亲便背上药箱骑上毛驴就走,分文不收人们的出诊费,对于贫穷的百姓还免收医药治疗费,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父亲对这头小毛驴爱护有加,每逢出诊回来总是加草添料,每到夜间起来看看毛驴是否饿着。如果远道回来,父亲还守护着它休息。

村里第一辆自行车

1953年,我家在村头西洼种了三亩棉花,还打了一眼井,购买了水车,科学种植,秋后棉花大丰收,除去一年开支还节余下200多元钱。1954年父亲步行几十里到宁津县百货公司柴胡店分公司购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至今在家庭档案里还存着这张发票。自行车骑回家,全村各户纷纷来家参观这稀罕玩艺,一些老年人更是转转铃铛,摸摸车胎。父亲爱车如命,每天出诊回来便擦一遍车上的灰尘,存放在屋里,天天保持整车锃光如镜,他还坚持“三不骑”,即阴天下雨不骑、大顶风不骑、山崖爬坡不骑。
  19568月,我14岁高级小学毕业到农村卫生所拜师中医学徒,每次德平药材批发组购药,都是肩扛口袋步行往返。后来出徒当了医生,每月18元的工资没有能力买辆自行车。1959年父亲调到临邑县中医院药房工作,他写信让我去县城把车子骑回来用。接到父亲的信,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带上干粮从德平公社林寨卫生所步行60多里,中午到达临邑县城,在父亲那里吃完饭,下午骑自行车便返回德平。就是这辆自行车陪伴了我20年,无论是出诊看病、巡回医疗,还是购药、买煤、驮粮食,可为我省了力气。当时,农村土路窄而且蒺藜又多,轮胎经常被扎破跑气,我便学会了修车,每次外出就把小气筒、锉、胶水和修车工具放在车搭里,如在路上车子出了故障就自己随时修理好。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水涝等自然灾害泛滥,农村传染病很多,我每到外村送医送药,经常是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1961年,我所在的德平镇公路被大水冲垮,汽车不通,买不到煤,我和卫生所医生刘世昌、王新志、房元忠四人到乐陵孔镇和陵县去驮煤,自行车后衣架压断了再让人给焊上。这样夏末,山东省卫生厅免费拨给一批救灾药品,需要到济阳县二太平公社去取货,德平公社卫生院院长赵清川带领20人的自行车队前去驮药,自行车变成了“水车”,我是队员之一,推着车在水中探路行走,有的地方还坐船、渡桥方能过去,经过8天艰难路程终于往返300多里路完成了运药任务,把药及时送到灾区病人手中。我的自行车也进行了大的拆卸检修,各个轴承全部更换,又开始了新的行程。

  桑塔纳轿车开进家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雨滋润着祖国大地,改革开放迅速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1980年我们全家搬到县城居住,三个儿子均在临邑一中、五中念书,1985年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我全家办理了家属“农转非”,孩子们也先后参加了工作,并成家立业。1990年之后,开始购置了7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2000年开始购置了电动自行车三辆。2005年购置了桑塔纳轿车一辆,两个儿子都考取了驾驶执照,还购买了4处带车库、储藏室的楼房,如今全家十一口人外出方便多了。我们全家不仅坐上汽车外地旅游,每年还乘坐飞机观光旅游。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展望未来,我们的日子会更加美好幸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