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一家四代人 90年党旗下

2011-7-7 09:14|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602| 评论: 0|原作者: 王 肖 辛

摘要: 一家四代人 90年党旗下 ——建党90周年感怀 王 肖 辛 90年前,在风雨如磐的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卓绝;90年的高瞻睿智,90年的忘我牺牲;90年的革新砥砺,90年的不懈接力。终 ...

一家四代人  90年党旗下

——建党90周年感怀

 

90年前,在风雨如磐的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卓绝;90年的高瞻睿智,90年的忘我牺牲;90年的革新砥砺,90年的不懈接力。终于,一个积弱积贫、任人欺凌的民族,在世界上展现出它的强盛和魅力。

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骄傲和自豪。而作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则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那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立党之本基。《党章》宣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四代党员之家,四代人都曾在党旗下宣过誓,都在党旗指引下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神圣的宗旨,不能有丝毫的玷污。

 

我的祖父王翔千,是王尽美、邓恩铭等山东早期共产党人的老师,同时也是山东共产党组织的共同创始人。王翔千于1920年积极协助王尽美等创立“励新学会”,并创办《励新》半月刊。不久,他同王尽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于次年7月5日协助王尽美创办《山东劳动周刊》社,任主编。1921年春,他们3人又秘密组织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党的“二大”后,王翔千任山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济南地方支部文书。到1925年上半年,王翔千一直在济南等地开展党的组织宣传工作。比如他曾在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以代课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宣传活动。后来党派出邓小平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留学深造,仅在省立女师、省立女中就选派了包括王翔千长女王辩在内的10名共产党员,史称“留苏十姐妹”。

后来,王翔千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长时间里,坚持默默地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他把自己的7个子女全部送进了革命队伍。王尽美牺牲后,他找到王尽美的儿子王乃征,全力资助其学业,并叮嘱他将来懂事了,“如果要参加政治活动的话,就参加你老子的那个党”。

在解放区曾任省参议员,建国后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土改委员会委员。

    王翔千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又是老资格的革命人,但他在共产主义信念下,始终与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在家乡,他把土地分给农民,并经常出入农民中间,同他们聊天侃地。不论什么场合,他都热情洋溢地宣讲劳动光荣、劳动人民是革命必须依靠的力量。

建国后他虽然有了工资,但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并经常购买书籍和果苗等,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他最后刻成的几枚图章篆文是“廿年民众老长工”、“向贫农看齐”等,以此提醒和激励自己永不脱离群众。

 

我的父亲王希坚,1937年抗战爆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独立旅政治宣传科科长、山东省农会宣传部部长、《山东群众》、《群众文化》主编等。建国后,历任新华书店山东总分店编辑部副主任,山东省文联编创部部长、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四届理事。

父辈一代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事业的忠贞和矢志不渝,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父亲终日勤勉工作,极少顾及家庭和孩子。即使在1957年至1987年长达20年的蒙冤岁月里,无论在农村劳动改造,还是在“牛棚”里受屈,他始终对党没有任何怨言,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为党的事业勤恳劳作。他在“右派”得到改正后的十余年里,更是焕发了青春,笔耕不辍,直至生命的最后。

父亲与祖父一样,对劳动人民感情深厚。从记事起,我们的房间里就挂着父亲写的一个条幅:“从来劳动最光荣,世界工农创造成。坐吃清穿没出息,娇生惯养寄生虫。”他身体力行,一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手中的笔歌颂劳动人民,鞭挞劳动人民的敌人,指斥官僚主义和腐败,厌恶媚官媚俗的丑恶行为。

   

    我出生在解放济南战役的炮火声中,生长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党和父母的教育,革命先辈的榜样,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激励,使我从小就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由于父母的不白之冤和“血统论”影响,使我长期未能在组织上加入党的行列。但我从不自暴自弃,以“党外布尔什维克”自诩并身体力行,无论上山下乡插队还是在工厂当工人,都刻苦学习马列知识,用劳动的汗水浇灌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一句以野菱自喻的“丰餐盛宴难跻进,却有实惠万人家”的诗句,就是我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有机会考上大学,毕业后进了政府机关,并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是家庭的第三代党员,延续了祖父辈对劳动人民的挥之不去的血肉之情。我结识的许许多多的农民和工人,论见识和能力,都在我之上,但他们没有机会当干部、作领导,只能以辛苦的劳作憧憬幸福的生活。而机遇给了我一定的职位和权力,这是人民的赋予、党的安排,只能为了国家的富强、人们的幸福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履行职务。正像《党章》所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因此,一切阿谀逢迎、追名逐利、谋官求荣、以权谋私都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所不齿和不容。

我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仍然继续在合适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为党、为人民工作。

 

我的儿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在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岗位上,为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福默默地工作。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颠扑不灭,是因为它通过解剖关系民生的经济细胞,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它植根民众,与时俱进地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走过了艰难辉煌的90年,但也还仅仅是短短90年。各种思想的争锋,各种力量的角力,这是世间矛盾的永恒。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着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党的成熟和力量,足以洞察和克服一切内忧外患,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我们一家在党的旗帜下走过了90年,也一定会世世代代跟党走下去,为党的事业奋斗下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