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 家 韩晓东 我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只有百十户人家。旧社会,村里只有一户地主是青砖瓦房的住宅,其余家家户户都是泥坯建成的土屋草房。 山村的早上,景致迷人,太阳从岭东冉冉升起,驱散了薄薄迷雾,显现出绿树掩映下的茅屋寒舍。炊烟四起,公鸡的啼鸣声,狗儿的汪汪声,牛羊的长嘶声和人们下地出工的喧闹声,使一个小山村沸腾起来。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我迷恋家乡,更爱这美丽的山村。可每年一到盛夏,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是家家最烦脑的时候。大雨滂沱敲打着茅屋顶,雨水顺着屋檐而下,茅草屋如果年久失修,茅草霉烂开始漏雨,外面大下屋内小下,滴滴答答 土坯建筑的墙壁被雨水浸透就成了危房。于是人们就拖下土坯,准备下麦稭杆,重新再泥上一层麦洋泥,将霉烂和麦草撤下来,换上新的麦草,这就叫坯屋。就这样人们把茅草屋修好了。一年又一年,土坯墙换了一次又一次,自老祖宗在这里立村迄今,不知住了多少代多少载。 尽管如此,山村人家最忌悔的就是“搬家”,俗话说,“生处不嫌地面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的奶奶只要看到谁在搬家,她就和几个老太婆们边看热闹边嘟囔着:搬三搬穷的没块砖。是啊,这些房只有尺把高的石头和几层青砖地基,当然拆迁也只剩下几块砖头了。这些往事和人们传下来的顺口溜,只能是历史的见证而已。 往事如烟,随着岁月的流失和社会的发展,如今时过境迁。就从我家三次搬家的经过和现实足以证明:“共产党领导穷变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自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我家由单一种粮改为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家中粮满仓柴满园,年年有余粮有存款。一九八三年,我家盖起了两头挂耳出厦的茅草小土屋,铝合金玻璃门窗,不但宽敞明亮,,而且舒适美观。从此告别了祖辈12代人居住的茅草小土屋,侨迁新居时,家中购买了新家俱,摆设一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和党的富民政策,建设小康社会前进的步伐,国家免除了农业税,为亿万农民发家致富大开了绿灯。农村社区一派崭新景象,柏油马路村村通,夜晚街灯亮堂堂,乡下人过上了象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一九九三年,我家第三次搬家,又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两个儿子不但住上楼房,两家还都买上了小轿车,做饭洗衣全部实现了电气化。太阳能、空调,现代化家俱摆设一新,电冰箱、洗衣机都是名牌产品。家里按着两部电话,一人一部手机,储了两室一厅的楼房,买上了小轿车,从此过上了富足文明的小康生活。 现在我已经步入老年,回忆起搬家的往事兴奋不已,感慨万千,有感而发,于是使写下了这段见证历史的顺口溜:“旧社会祖辈住茅草房,新社会咱告别草屋住瓦房,新时代咱买上轿车住楼房。一步一个新天地,农村一派新气象,农民的日子唱着过,幸福多亏共产党,咱坚定信念跟党走,农村的前景更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