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全国大中小50多个城市先后爆发了爱国反日大游行,痛斥日本政府针对钓鱼岛的恶劣行径。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借助网络微博、报纸等媒介声讨日本政府。一时间,全国上下从官方到民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爱国反日热潮,有利地打击了日本政府的嚣张气焰。可就在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同时,一些人借“爱国”之名,行暴徒之实。西安、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地均出现了损坏同胞日系车、打砸日式餐厅的丑剧。西安一些市民甚至包围钟楼饭店,逼其交出住在其中的日本游客。 没有谁会怀疑祖国遭受欺侮时涌动的爱国激情,也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们的愤懑与抗争。因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注定要被欺凌,一个永远韬光养晦的国家必然受气挨打。但靠那些失去理性的行为,我们就可以保卫钓鱼岛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应该看到,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也许比钓鱼岛更为严重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合理表达爱国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家》刊通过“家”网和《家》刊微博发起了关于“我们该如何爱国”的讨论。从“家”人们的话语中,这个命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我们容易走入的爱国误区 关于爱国,很难认为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标准,或者说越激烈、越彻底就越真诚。相反,我们在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的时候,往往会走入一些误区。 爱国不爱人民。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说,“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但遗憾的是,在保卫钓鱼岛的“爱国”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太多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9月15日,在西安,一些市民以抗日、爱国的名义砸毁了街上近百辆普通市民的日系车。据一位网友称,在西华门,有辆日系车不幸被堵在人群中,车主是位年轻的母亲,车里还带着孩子,就这样“爱国者”也不放过。眼看着车要被砸,几位好心市民让小女孩站在前面拿着国旗,他们几个围在车的周围,喊着口号:“理性爱国,不要砸车!”才使这对母女得救。且不说“爱国者”们砸毁的是同胞的个人财产,给同胞造成的经济损失。试想,这在年幼的下一代心里种下的是什么样的种子?显然,不是爱国的热情,而是暴徒的阴影。 实际上,国家是属于人民的,她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所以爱国不是单纯爱“中国”这个名字,而是爱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位公民。 爱国盲目排外。“家”人四季草给我们讲了发生在他家的这样一件事。因孙子爱听“一休哥”,四季草就像往常那样播放哄他。儿子下班回家看到后,严肃地说:“不是说了不能听日本歌?邻居会说是汉奸。抱着孩子到广场哪儿去踩日本国旗多爱国……”闻此,四季草气得嗷嗷叫:“踩几下人家的国旗,就是爱国行为?要这么说,出差时你吃过日本人做的饭,就等于当过汉奸?妈的,三十好几的人了,啥时候成熟?” 凡事一盲目一失去理性就过火,爱国也是一样。砸日本商店、打日本人、烧日本漫画书……在某些人眼里,好像逢“日”就灭就是爱国。可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砸得完吗?如果抵制日货就等同于砸掉日货的话,那么,中国九成的照相机都要被砸掉,秦山核电站的日本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冷却泵也要被砸掉;其次,我们有必要砸吗?再卑劣的民族也有其可值得借鉴的地方,何况钓鱼岛争端更多的是日本右翼政客的伎俩,日本民间一直不乏和右翼斗争、为当年的滔天罪行取证、赎罪的团体和个人。我们的一棒子打死,满足的只是我们狭隘的爱国心,而丢掉的却是我们可贵的大国自信心和包容心。 爱国停在口头。被荷尔蒙牵着鼻子走的爱国永远是空洞而又肤浅的。可事实是,在偌大的游行队伍里,我们看得见的是言辞一个比一个激烈的横幅,听得到的是一声大过一声的口号,看不见的却是个别掩盖其中的盲从和对爱国的简单理解。 “家”人幽谷竹君说,“游行是好,可是看到游行队伍散后,扔的到处都是垃圾,我就想,这要是被媒体拍了去,是给中国长脸呢,还是丢脸呢?”确实是这样。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爱国绝不是简单的口号和短暂的热情,爱国应该有更为实质和具体的内容。相信,游行后干净、整洁的街道所带来的软力量将远远胜于几句高分贝的口号。 我们需要的爱国方式 也是在上个月,山东省委老干部局通过信息平台给老干部党员发了一条短信,希望大家向自己身边的人宣传理性爱国,反对暴力。其中提到“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对日斗争”。“有理、有利、有节”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对敌战略“三原则”。在和平年代,这仍不失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爱国御敌三原则。 有理:简单来讲,有理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毋庸置疑,我国的领土主权是绝不允许受到任何侵犯的,如果谁要挑衅,必须予以还击。但一切还击手段,必须在公开合法的法律、命令和社会习惯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否则便“师出无名”。 有利:即胜利原则,不搞无把握的斗争,更不能陷自己于被动。对于此次爱国反日游行中出现的打砸事件,有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这同时也让石原之流找到了鼓动的口实。可见,泄愤式的“爱国”表达,只能让贼人偷笑、外交被动、同胞伤心。 有节:即指要有节制,不冒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我们可以看到,自日本不顾中方交涉9月10日宣布“购岛”计划以来,我国政府从发表官方声明,到划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从派出海监船开展维权巡航执法,到驳回日本方面无理抗议;从向各国驻华使节作专门通报,到向联合国提交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等等,都在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稳扎稳打地维护着我国领土主权。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承认误判了中国的反制态势来看,我国的外交策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在此次爱国反日斗争中,不乏一些“主战”的声音。但自古战争都是“伤敌三千,自损八百”。面对挑衅,我们当然不能委曲求全。但当代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冲突并没有严重到非战不可的地步,而是大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正如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合法途径来处理一样。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支持政府的理性决定,拒绝狭隘的民族主义。即使我国已足够强大了,也不应该轻易地使用武力。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必要的时候,我国政府会考虑使用武力的。 在爱国讨论中,“家”人光风楼讲,“凡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对打砸抢烧等恶劣行径记忆犹新,深恶痛绝……”是的,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历史往往会换一副“马甲”重新上演。打着“爱国”旗号的打砸抢烧,与数十年前打着“革命”旗号残忍地杀人放火“从肉体上消灭阶级异己”的运动何其相似。而值得庆幸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通过网络、媒体等媒介宣扬理性爱国。我们希望此次钓鱼岛争端引起的“爱国反日行动”可以成为个别国人从“盲从”到“理性爱国”的拐点,我们也期待一个温和而坚定、理性而有力的文明强国在风雨中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