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祥:我的老家在江南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住宅的变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40年的岁月,我从青年步入老年,亲眼目睹了这些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家住的是草房,墙是泥巴糊的篱笆墙,屋顶是麦草苫盖的,我就出生在这个草屋里,父母在这里居住了三十多年,一直没有改善。我保留了一张在河塘边以草屋为背景的老照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又有了一些积蓄,原草屋也破烂不堪,于是集全家之力,拆掉草屋,在原地基上翻盖了一栋二层简易楼房。这栋楼房是啥样,当年只是在来信中给我描述过,几年后我探亲回家过年,特地买了一部傻瓜相机,既记录了农村的新气象,也在十多年前照相的原位置拍下了以楼房为背景的另一张照片。
又过了十年,到了本世纪初,家中又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对简易楼房进行了一次全面装修,从外观看二楼走廊安装了全封闭的铝合金窗户。
到了近几年,老家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原先分散的住户被政府安置到新的居民小区集中居住,统一规划,居民建新房按照统一的图纸建造,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次的建房又上了一个档次,内部装修也更加华丽,被大家称为“洋房”。去年下半年,我回老家参加文学活动,看到新楼已基本建成,小区也初具规模,与城市的小区没什么差别,有花有草有健身的场所,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