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拖拉机摇摇晃晃、小板车占道不让、自行车见缝就上,小拖拉机横冲直闯。”谈及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马鞍山市的交通,79岁的老交通人周可好用一段顺口溜诠释了当时现状。图片来源:马鞍山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图为老市里幸福路,“马鞍山市交通区位优势一直很突出,不过在七八十年代,马鞍山市对外联系只有三条公路,一条连着南京,一条连着芜湖,还有一条连着向山,路况十分差,对外交通体系与这座城市的地位并不相配。”
图为八十年代宁芜公路,近年来,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推进下,马鞍山迎来了交通路网大升级时期,全面融入长三角核心区,从地图上的“交通末梢”城市一跃成为区域性节点城市。
2012年底,314省道改建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建成后的S314(现S445)经当涂、博望进入江苏省境内,与苏341省道衔接,拉近了博望区与主城区的距离,促进了马鞍山与江苏省的沟通联系。
图为314省道,就在S314(现S445)改建通车的两年后,作为连接马芜两市的重要通道,205国道南段改建工程也在2014年正式建成通车,自此不用走高速,从马鞍山到芜湖也变得格外便捷。2015年205国道北段也改造完成并顺利通车,而马鞍山也从此有了第一座城市高架桥。
图为205国道 高架桥,2013年 12月31日,马鞍山223万市民期盼已久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同日,溧马高速江苏段、安徽段全线贯通。大桥建成后,成为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徐州-杭州”线的过江通道,贯通马溧、滁马等高速公路,连接江南、江北沿江高速及高等级公路,对安徽省更好地融入长三角起到促进作用,对实施东向战略、实现长江两岸协调发展,开发长江岸线资源,也具有重大意义。
图为马鞍山长江大桥,回望过去马鞍山市重点交通工程,交通基础从无到有,特别是过去的五年,马鞍山高速形成“双十”字格局,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到196.5公里。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马鞍山市国省干线公路路网密度,同时也提升了公路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根据安徽省公路局2017年统计:马鞍山市公路总里程累计为7179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3.53%;马鞍山市公路路网密度为177.62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