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铸诗魂 传承文化显自信
昌邑市文山诗书社党支部
近年来,昌邑市文山诗书社党支部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秉持“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座右铭,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文化传承、开展文化创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活动起因
昌邑市文山诗书社是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现设9个分社,拥有社员1600多人,联系全国各地诗词、书画爱好者达上万人。为使广大老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端正创作方向,经上级党委批准,2001年成立了诗书社党支部,将每月的15日定为“党员活动日”,用党建引领文化创作和文化传承。
二、具体做法
一是“党员活动日”内容常新。党支部班子成员每周面谈一次,支部党员每月15日集中学习,七一专门组织老干部党员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并多次聘请党校老师、有关领导做政治辅导报告。近年来,结合当前形势,利用“党员活动日”谈论专题进行诗词创作,从征稿开始,就把政治要求贯彻进去,先后组织了“廉政文化”、“庆祝撤县设市2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等诗词创作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建立党员联系制度。规定每个支部成员联系3名老干部文学创作骨干,帮助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党员居住分散的现状,设立了3个党小组。集中学习结束后,小组长及时向未能参学老干部党员传达学习内容,收取意见建议,增进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
三是把活动日的理念传达到基层。“党员活动日”注意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始终把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心声作为诗书创作的重点。每季度,党支部把近期工作安排通过《文山简讯》发送到各镇街分社。再通过遍布镇街的110个“昌邑诗书画之家”传播开来。据统计,80%以上的“诗书画之家”既是诗词书画学习小组又是老干部党小组,把周围的离退休干部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团结在党周围,让他们感受到是“在党的人”。
三、取得成效
一是创办社刊《文山诗词》,已出版65期,印刷达10多万册,免费发给社员和联谊单位。办有社报《文山简讯》,已编印39期,及时刊登重要活动、工作总结、计划以及社员作品等。各分社都主办了《文苑报》,有力的促进了基层诗书画的交流和繁荣。
二是积极开展诗书画进校园活动,组织编写了《爱国教育传统诗词一百首》,并推出《校园诗声》专刊,免费发放到每个中小学生。每年选择一处学校,组织老干部与中小学生现场互动,进行诗词创作、书法写作指导。
三是收集整理昌邑的文史资料,编纂、出版了《昌邑古今诗词》、《昌邑古今书画》、《昌邑古县志集》等10多部专著,抢救了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昌邑历史人物》和《昌邑织造》两书被山东省历史研究会评为一等奖。
四是建社以来举办各类展览190余次,展出作品2万余件,有数千件诗书画作品在全国性的比赛区中获奖或入选。建设的昌邑诗词馆,收藏古今诗词经典著作和诗词书画书籍1万余册,集纳1千余本(份)诗词期刊、报纸和诗书社历年入编入集的诗书画作品。去年以来,积极参加了中组部发起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同心共筑中国梦》诗词书画大赛”,取得可喜成果。在最近的潍坊市评选百首诗词中,我市入选23首。
四、启示
1.组织老干部进行政治学习很有必要。学习贵在经常,每月一次,每次两个小时左右,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提高了老干部的政策知识水平,把握好文化创作的政治方向。
2.做好文化传承要注重“两去两来”。即“走出去请进来”,“发出去集起来”:“走出去”是让老干部走出家门、走出本地,有目的的进行参观考察和调研,“请进来”是把国家、省、潍坊市和兄弟县市区的专家请来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学术研讨。“发出去”是鼓励老干部创作的文化作品除在本市有关刊物发表外,还要争取在国家和省市有关报刊上发表,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集起来”是把老干部发表的作品采用不同形式集结出版,更适合传阅保存,用以提高作品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