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
“舞蹈下乡”活动日材料
一、活动起因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工作人员注意到,老干部党员们普遍希望有一个增进党员交流的活动平台,以缓解家庭空巢导致的孤独或带孩子引发的劳烦。考虑到老干部身体条件和相关活动开展难度,党总支初步计划经常组织老干部党员集中学习舞蹈节目并开展相关活动。我街道是一个远离主城区的郊区街道,当地缺少高水平文体师资;同时,很多居住在街道各社区、特别是各偏远山区农村社区的人民群众,同样爱好舞蹈项目,但他们更加缺少就近学习、观赏的机会。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加强党组织凝聚力、适合老干部参与并奉献社会等方面的考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党总支决定自2014年3月起,开展“舞蹈下乡”特色党日活动,把城区专业舞蹈老师请到街道驻地来,为老干部党员在家门口教授舞蹈节目,把街道驻地老干部党员派到各山区农村社区去,在老百姓家门口表演舞蹈节目。
二、具体做法
(一)依托现有实际,率先开展力所能及活动。活动开展之初,街道文化体育场所设施相对匮乏简陋,党总支本着“不等不靠、先有后好”的原则,研究决定先“把专门场所打造起来、把高水平老师请过来、把样板队伍拉出来”。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在街道办事处专门辟出50平米的一个房间装修后作为舞蹈排练室;与区文化局、区老干部局、区老年大学等积极联系,专门邀请艺术造诣高、乐于服务老干部党员的教师前来志愿授课;积极发动老干部党员中的文艺爱好者,先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学习,率先开展室内小型舞蹈的学习排练,并下乡为老百姓表演。
(二)结合服务目标,精心设计下乡送课方式。街道以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目标,逐步完善通往山区的公交线路,建成了以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为主要功能的街道级社区中心。为提高活动效果,党总支申请使用了街道级社区中心的大型多功能厅和舞蹈室,制定了更加详细具体的活动计划。确定“舞蹈下乡”学习活动,每周一次,每次半天,增设了民族舞、交谊舞等大中型舞种课程,授课内容每半年调整一次,老干部党员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参加。每年开课前,党总支都会利用公告、网络、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下发通知,确保分散居住在31个社区的老党员都能按时报名参加。
(三)引导发挥作用,老干部党员下乡送舞蹈成为常态。为展示老干部风采,检验学习成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党总支积极组织老干部党员们参与服务人民群众的艺术演出。每年夏季,都会参加街道组织的“文化超市”消夏晚会巡演活动,到街道各农村社区现场为老百姓和外来务工人员演出;每年正月初七,都会参加街道组织的民间艺术节,用欢快向上的演出,增添红火热闹的节日气氛。同时,学习活动还根据重大节庆,排练特别节目。如2015年青岛莱西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期间,舞蹈教室还特意加开秧歌培训,为周边群众奉献了浓浓民族休闲风格的舞蹈演出。
三、取得成效和启示
(一)“舞蹈下乡”党日活动很好地回应了新时期老干部党员的迫切需求。“舞蹈下乡”通过教授适合老年人参加的舞蹈活动,增强了老干部党员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使老干部们能走出家门、唠唠家常,也满足了他们的社交心理需求。老干部党员普遍参与热情较高,每次活动参加人数稳定在50人左右,课后在社区中心室外运动场还经常能看到他们练习的身影。
(二)“舞蹈下乡”党日活动实现了党组织对老干部党员的有效引导。党总支以“搞党建但不只搞党组织活动、搞任何活动都是为了搞党建”的思路,通过舞蹈下乡这一抓手润物无声,给老干部党员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扩大党组织影响力,提高党员向心力和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活动日当天不仅可以作为舞蹈学习演出所用,也可以穿插进行党员教育、党员大会等活动,提高了老干部党组织开展常规性党组织活动的便利度。
(三)“舞蹈下乡”党日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老干部党员的宗旨意识。“舞蹈下乡”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广口瓶,而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扬水管。老干部党员们自身觉悟在党组织的精心关照和引导下普遍提高,又通过学习掌握了舞蹈基本技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阳光向上、观赏性强的文艺演出,促进了街道形成健康和谐的正气和风。在各方大力支持和老干部党员积极努力下,活动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在全区广场舞展演赛中,老干部演出的印度舞《欢乐的跳吧》获一等奖。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党总支必将继续用好“舞蹈下乡”特色党日活动这一平台,以良好示范效果和展演成绩为起点,进一步引导离退休干部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不断探索提高党组织活动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用实际行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增添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增砖添瓦。
党总支成员酝酿研究老干部党员文体活动方案
交谊舞现场教学
迎接2015世界休闲大会秧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