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一小时 幸福千万家
——东营市河口区河安社区“爱心护学”主题活动日典型材料
一、活动起因
河安小学距离城区较远,很多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学生上学放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河安社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在上级关工委的支持和帮助下,依托“五老”资源优势,决定成立河安社区党员护学岗,并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党员固定活动形成了长效机制。河安社区党员“爱心护学”岗成立于2011年,现有志愿者46人。在各级党组织和上级关工委的关怀下,护学岗以“孩子安全,家长放心”为目标,紧紧围绕护学助学,充分发挥老党员志愿者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广泛征集了河安社区老党员、居民、家长及学校的意见,了解各方诉求,为护学岗的成立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到上级关工委护学组,学习护学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不断探索,河安社区着力打造了“1小时服务,10分钟托管”活动品牌,实现了党员护学岗的长远发展。“1小时服务”,即执勤人员在学校中午、下午放学时间,上岗执勤1小时,期间禁止所有车辆、商贩及闲杂人员进入执勤区域;“10分钟托管”,即家长因故不能按时接学生回家时,可提前拨通托管热线电话,告知执勤人员代为照看学生一段时间,确保学生安全。
(二)科学管理,创新机制。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设立了“爱心护学”管理办公室,制定了《执勤须知》、《托管注意事项》、《登记制度》、《执勤交接班制度》等,确保了“爱心护学”的有序运行。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党员护学岗的运行包括室外执勤和市内托管两部分,在室外执勤方面,护学岗每周执勤5天,分4个小组循环,每小组有1名小组长和2名老党员组成,各小组长全面调度,确保活动顺利运行。在室内托管方面,设一名老党员在临时托管点照看学生,通过托管热线承接托管服务,接线员接到需求电话时,详细准确记录来电人相关信息,并告知托管点值班人员姓名和电话,家长直接联系执勤人员,实现“爱心”交接,确保托管的安全。三是出台保障措施。为解决老同志的后顾之忧,河安社区为每位参加护教队的老党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同时,协调了交警部门在放学高峰期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帮助志愿者维持秩序。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建设“爱心护学”岗亭。为方便更多的学生放学后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等车等家长,河安社区投资5万元在河安小区门口建设了“爱心护学”岗亭,有效解决了放学后暂时无人接的学生乱跑、嬉戏、打闹等不安全隐患,保护了小学生人身安全。二是建设微笑驿站。依托物业门卫室和团区委建设了微笑驿站,配备了专线电话、托管记录,配备了空调、饮水机、板凳桌椅、少儿读物等,让暂时不能回家的学生有一个安静、舒适、安心等待和学习的环境。每天中、下午放学后,有1名教师和1名老党员共同负责托管事宜。三是建设少儿托管中心。依托河安南区居委会与金子塔培训学校建成了少儿托管中心,为社区无人接送的孩子提供午餐、午休等低偿服务,并可以从学科知识、行为习惯、青少年心理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让孩子在专业、舒适、安全、贴心的环境中成长,给孩子完善的学习服务。
三、取得成效
护学岗自运行以来,参加执勤的老党员认真负责、大胆执勤、风雨无阻、出满勤、干满点、从没有缺岗缺勤事情发生。“1小时服务,10分钟托管”服务品牌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支持,营造了“人人尊敬老党员,人人关爱青少年”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河安社区党员护教队伍已经由最初的24人发展到46人,老党员执勤达180余周,900余天,上岗执勤人员7200人次,临时托管小学生20000人次。未出现一例人身伤害事故和其他纠纷。
四、启示
(一)把促进老干部作用发挥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强力推动。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社区已成为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和发挥老干部作用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建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促进老干部作用发挥需广泛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促进老干部正能量作用发挥。
(二)把促进老干部作用发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摆布。老干部工作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促进老干部作用发挥在需在抓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老干部原单位、社会团体、社区以及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系统化推进。
(三)把促进老干部作用发挥作为一项执政工程常抓不懈。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他们具有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在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必须常抓不懈,务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