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行 洪荒力挺正能量

2017-10-12 15:55:39

曲阜市老年大学学员:许福鹏

    一年365天,五年1825天,春去秋来,晨升暮落。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激流匆匆,唯一不变的是,总有些家庭在伟大的征程中,坚守信仰,一路前行,总有些拳拳赤子为国为家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2016年的“山东省第二届齐鲁书香之家”,2017年的“山东省第一届文明家庭”,“济宁市第一届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为我的家庭增了光添了彩。

    时任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合影留念及曲阜、济宁、省新闻单位的宣传报道,在我的家庭人生字典里写满荣光与骄傲。

    我和老伴(许福鹏、李保英)原在尼山镇工作,分别任文化站长、妇联主任,先后于2009年、2011年离岗、退休。上班时学习认真工作积极,我先后被济宁、曲阜市评为先进工作者。老伴连年是济宁、曲阜市“三八红旗手”,所负责的乡镇妇联被山东省妇联评为先进集体。

    报墨书韵伴夕阳,服务社会得益彰

    党报党刊是我们人生不变的信仰,也是一生的滋养。学无止境,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最好的体现,更是永恒的信念。

    1997年,我开始收藏党报。离岗退休后,又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济宁日报》等报刊。近20年,这几种党报我几乎一张不少地保存着,还收藏书刊近1000册。全家人经常聚在一起看报读书。书报不只全家学习使用,在社会上也派上了用场。市地名办编书查找资料,在我这里找到十几年前的《济宁日报》;邻居查找报纸打官司作证据,也找来了……提起家里快要摞满两面墙的报纸,我们如数家珍。这些报纸,在我们眼里已不是开始泛黄的纸张,而是滋养全家,甚至是社会的宝贵“养料”。

    “党报名理,阅读兴家。”是我十几岁在部队当兵时读报用报就悟出的道理,直到退伍回家订报买书看,再到和家人邻居一起阅读,我的人生始终没离开过报纸的那份墨香。读书看报,滋养出了勤奋好学、厚德务实的家风,小孙子两岁就识了近2000字,《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张口就能背上几段,女儿、儿子、女婿在工作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己学家读,影响社会。防山乡纪庄村孔凡柱在城里开了家香油店,爱看报读书,我就坚持多年供他书报学习,还有修自行车的朱师傅,我也将书籍、报纸与他一起分享……不懈的学习也得到丰厚的回报,2016年4月,我的家庭荣获“山东省第二届书香之家”荣誉称号,曲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作了报道。《大众日报》2017年2月14日第13版以《20年,党报滋养一家人》作了宣传。

    唱响和谐文明歌,家风淳朴助人乐

    匡正价值取向,涵养浩然正气。古人云:“山自高,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讲文明,施善事,做合格党员,我和老伴用一言一行践行着人生价值观。2015年底的一个晚上,我在烟草公司南邻跳广场舞时,发现327国道有一男子躺在路上一动不动,主动保护现场并拨打120,等医护急救人员赶到,说明情况后才默默离去。2016年夏季的一天,在火车站我发现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被一男子撞倒在地,在路上哭喊,就毫不犹豫上前询问并控制肇事者,随即联系女孩父亲,一起将孩子送到医院。2016年秋季的一天,我妻子李保英乘公交车回老家,看到一老人忘了带钱为上车犯愁,马上替老人付了车费,老人感动不已。2017年3月的一天,我们夫妻二人上街购物,行至国际大酒店,发现一中年妇女拿着一包药,无精打采一步一拐地走着,问清情况后,就用电动车送她到要去的妹妹处——曲阜天博东工业园大门口,直到联系上她的妹妹才离去,她拿出20元作酬谢被我们婉言谢绝。百善孝为先,我家搬到城里后,我和老伴商议,将两位80多岁的老母亲接来一起生活,老少四代,一家人其乐融融。

    银发吟唱夕阳歌,一片冰心在玉壶

    老牛自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我和老伴都是60多岁的人啦,上照顾老人,下有孙子、外孙需要照料,我忙里偷闲上了老年大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举办信息宣传员培训班,我结合自己的通讯报道经验谈体会;市里巩卫创文,在老年大学组织下,我参与了志愿者上街值勤活动;市关工委邀请我去学校为小学生讲文明微课堂……夕阳无限好,余热献大家。全家人正不忘初心,举洪荒之力,撸袖拼搏,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以崭新的风貌做出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