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改革

2018-12-07 13:10:12

 

 

莱西市院上镇西王屋村     柳月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教师亲身经历了教育的变革,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农村的学校教育变化更是深刻。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学校分布零散,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村办小学或联办初中,学校大多建在旧有的墓地上,校舍旧,规模小,室内暗,桌凳破。多数学校实行复式教学,同村同年级的学生数量很少,多则十几人,少则三五人,一般二、四年级或三、五年级组合成一个班级,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轮换讲课,学生则轮换听讲和作业,学生虽然可以就近入学,但教学的效率相当低下。学校里,用的是几十年的旧房子,墙皮已经脱落,桌椅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很多同学只能从家里带凳子。黑板已经露出墙皮,老师们就用墨汁把黑板抹黑。教具很紧缺,每个老师每年固定2盒粉笔,所以,老师们都舍不得用粉笔,每根粉笔都用的一点不剩。因为是老房子,很多地方已经漏水,有雨的日子,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老师就带着同学用水桶、脸盆接漏下来的雨水。学校整修操场,为了节约有限的资金,要求学生从邻近的岭上往下运石头,用布袋从五里外的河里背沙子。同学们人小体弱,道路崎岖,一趟下来,很多同学摔破头、擦破腿。那个时侯,记忆中,日子过得很快,天很蓝。人们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清贫但快乐着。

    如今,经过几轮并点合校,各校都具备一定的规模,一排排宽敞而明亮的校舍拔地而起,宽阔的运动场地任由师生驰骋,各种功能室可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校园内外,绿树成荫,花草遍布,实现了一年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师资也因而得到充实,教师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对同一级部的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三十年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成为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老师每节课都要在黑板上反复地写写画画,然后擦掉再写,一节课下来,头发上、衣服上,甚至嘴里都沾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尘,飞扬的粉尘,染白了老师的黑发,损伤了老师的身体健康。而今天,上课居然用上了电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老师们不必再为资料短缺而发愁,鼠标一点,大量的材料滚滚而来,既方便又快捷,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二十年前,那时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满节课都在听老师讲,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上课听得枯燥无味,下课后老师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整日埋在题海里,数理科总有做不完的习题,文史科则有背不尽的问答题。而今,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完全代替了过去的一言堂、填鸭式教育方式,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特别是素质教育切实实施以来,教育管理部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确定了以学生为本,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传统的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被大幅度地改进,学生逐步从书堆里解放出来,个性得以张扬,上课时有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近十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学生在上学和放学时不用再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家长也不必为每次的收费而奔走相告。十年前,每学期从开学之初到结束,各种学习读物和辅助资料源源不断地送到学生手中,学生除缴传统的学杂费外,还需交纳校服款、照相款、住宿费、看车费、馏饭费、试卷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一名初中生,每学期直接交到老师手里的费用达七八百元,收费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内容,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家庭开支。而今天,国家不仅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种杂费,连课本费也一并免交,这是家长从来所没有想到的,从多费制到“一费制”再到不收费,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到“人民教育政府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让家长真正享受到义务教育带来的好处,也改变了学校在家长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事实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旧颜换新貌,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农村的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