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浪潮中闪光

2018-12-06 15:24:03

       我是1979年由农村学校调入县电影公司的,当时县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县电影放映管理工作,长期散乱,农村放映服务质量差,曾三年未向主管部门报过工作总结。你作为一名老教师老文化工作者有很好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希望大胆工作,做出成绩,以改变落后面貌。”当时虽被领导如此器重,感到高兴,但又对这一新的工作有些茫然和不安。

       要做好一个单位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绪,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提纲挚领,抓主要矛盾。当时全国整个开放之势是:文革刚结束,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已被放在首位。被禁固的文化市场重新开放。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十分迫切。大环境是十分有利的,具体到本单位,有技术人员有资金保障(除有一定的发行收入补,县财政还拨给较充裕的补贴),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经领导班子商定立即办一期“幻灯宣传培训班”,一方面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一方学习放映技术和幻灯宣传,从而提高放映矛盾。

      培训班由我主办,没有款材,我就自编自印(油印,从刻版到印刷由我一人完成),与会人员人手一册,课程分七天授完。由于学员都是成年人,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接受能力强,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学者,两个积极性很快融合在了一起,效果超出了原先想象,短短七天的时间,大家便基本掌握了脚本的创作,单线平涂彩绘幻灯片的制作 ,以及楷书隶书的书写等技能。胜利结业后,我又到泰安购置了三镜头幻灯机,每个放映队配备一部,要求在放映前一定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影片,内容加映了幻灯宣传,然后我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农村各放映队实地了解放映效果和观众反映。

      这一次改革措施很有成效,不仅放映质量有所提高,还得到党政领导和观众的称赞。

      农村的工作上去了,县城影院的宣传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原来只满足于每月画三、四个画牌,明显太单调,与刚建成的新影院不适应。当时县城人口不只四万人,单纯依靠城内,明显观众源不足,我们认为农村观众仍是我们的广大观众源,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我们就采用了“四下乡”的措施,即:海报下乡,售票下乡,组织观众下乡,每月的影院放映计划下乡,并在影院门两旁创办了文图并茂的宣传栏,有选择地发布影片剧情介绍,故事更概和影评文章。为保障文章质量,还组织了全县知名的“笔杆子”成立了影评协会。这样以来影院的工作很快上了一个台阶。1983年全区在我县召开了“影院工作现场会”,我县做了重点发言,当时我县影院的放映收入,发行收入,放映场次,观众人次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全区名列前茅。因此,地区领导提出了“远学三明,近学巨野”的口号。我县的电影工作在改革的大潮中不到五年就打了一个翻身仗。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电影事业的黄金期。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剧团也没有完全恢复,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已到十分饥渴的程度,在农村一场电影观众常达万人之多。影院每晚两场,场场爆满,真是一票难求。为满员群众的需求,必须对旧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工作重点仍然是在农村。首先是放开对放映力量的限制,由原来不到十个放映队发展到二十一个相应提高放映场次。另一重点是运用经济杠杆大刀阔斧地对??发行等工作进行改革。把原来实行的包租制(每月交一定的租金,新片、复映片一个价)改为灵活的“影厅租金深动制”,即新片每场由原来的七元提高到二十元,复映片每场由原来的七元降至四至五元,按场计租,超放映任务奖励的办法。这样不仅解决了发行排?的困难,还大大提高了放映队积极性,他们常常对新发放的影片,实行复线或三线放映,(即一部影片同时在甲、乙两个放映村,由两个放映队错开时间放映),这样就成倍提高了影片的利用率。

      1984年在曹县召开电影工作会议,外县的影片利用率最高的在百分之九十几,而我县却在百分之一百九十,让与会人员震惊,评奖时把看好曹县的奖旗,硬是被我县扛了回来。我县城市,农村两块阵地硕果累累,跨入了全区先进行列。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喜悦,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视、录相等文化娱乐形式的兴起普及和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影院上座率逐年下降,农村露天包场放映收费难度加大。如何适应新情况,必须深化改革,首先在影院采取更新设备,更新了?灯光源和金属银幕提高光亮度,达到可以放立体电影的标准,并成功放映了《欢?》等多部立体牌,为改善服务环境投资十五万元安装了水冷式空调。由于措施得当,从而稳住了上座率。

      对农村则大力推广售票放映,把室外放映过渡到室内,把包场过渡到售票放映,从而解决了收费难的问题。为开展这次改革,我们重点培养了太平张广东、李集靳庆岭等一批产办家庭影院的典型,在保留国办队,乡、镇办队的基础上还发展了一批村办队和产办队,最多时达到77个,为加强管理又分片建立了5个管理站,由于措施跟得及时,忠民看电影难,收费难的问题便被化解了。我把这些作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在省级、国家级的报刊上多次发表,真是一花绽放,香飘全国,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单位,一下子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全国远至四川,河北、安徽,近至本省兄弟县市的电影行业同仁前来参观取经,常常一天竞达三起之多。

      1988年9月我在省台召开的电影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开发农村电影市场》的典型发言,得到大会的高度赞扬一致推举我县为出席全国电影工作会议的先进代表,[此处可附文化部颁布发的金质奖牌],菏泽地区仅我县一家。县委、政府领导对我公司也很关心和支持,同年被晋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民间有句俗语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用来说明世间事物变化之快,看来此话实为经验之谈。我公司十年的改革,十年的探索,十年摸着石头过河,不但没有被淹,反而走出了一条闪光之路。我在改革的浪潮中做了些应该做的工作,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授予我一枚光荣的金质奖章。(可附奖章照片)

       我现已退休离开电影工作25年了,回忆过往事,历历在目,无限感慨涌上心头。国家在改革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幸生活在这一伟大的时代,相信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会越来越强大,人民会越来越幸福,正是:

       不惑之年回海春     长征接力在来人

       核心凝聚移山志     万马奔腾谁绝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