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 陶健
假如五年前,你看到公交车上有个老头儿在玩手机微信,一定会暗赞:这老头真潮!可是今天,公交车上,饭店里,小公园旁,满眼都是白发人在玩微信。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然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变了!
我也是这五年里,加入到这个行列的。玩上微信,才发现,有意思的事儿还真是不少。
我们有个群,是五十年前一辆火车拉进工厂的百名工友学员组成的。五十年后天南地北重相逢,那份惊喜不言而喻。刚开始时,是群里互相找人,“李哥在吗?”“刘姐好吗?”乱哄哄的,像赶集。不禁使人想起了倪萍主持的那个节目“等着我”。再往后是晒照片,六七十岁的人,翻箱倒柜找出自己十七、八岁的照片,放到群里供观赏。看着自己和同伴曾经的青春印记,有惊喜,有感叹,更有的是五味杂陈的感悟和丝丝的怅然。
还有一项“公益”活动是为群友的各种大作(美术的、音乐的),各色出众人物投票。今天为儿子投,明天为孙子投,后天为朋友投,大后天为朋友的朋友投,不一而足。全群里人人上阵,个个争先,都是古道热肠,铆着劲儿为群友两肋插刀。有志者,事竟成,有些投票,还得过前几名呢。投票之后仔细想想,人间的真情,友情,热情不就体现在这一票一票之中吗?
群主是个草根诗人,做诗特快,出口成诗,日产十首八首不在话下。于是,带动着一群老头老太们,全群做诗了。做诗没有限定,不大讲究平仄、对仗、粘对、孤平之类,往往随性而来。忆往昔,有之;看今朝,有之;抒情怀,更有之。赞美家乡,是大家喜爱的一个主题,曾掀起了群起献诗的小高潮。我憋了半天,也送上拙作一首:
济南美,
最美是佛山。
晨钟声声声悠远,
佛山倒影影映船。
醉哉我济南!
群里做诗,确实是一项不错的活动,既锻炼了脑子,防止痴呆,又活跃了气氛,增添了乐趣。有段时间,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真有点相信人生只有“诗和远方了”。
我们过去当兵时的战友群,则是另一种风格。
部队里,铁打的纪律,一丝不苟的作风,造就了这个群的性格。群里兴盛谈军事、经济、政治,多谈大漠群山里的军营生活,却绝少谈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有位战友,在群里亮出了他当年打背包用的背包带,出操扎的腰带。大半辈人生都过去了,他却还留着这些物件,让我惊讶!我常想,退伍已经四十多年了,这几十年来,战友们的性格咋就始终不变呢?看来,十七、八岁锻造的性格,一生都难撼动啊!部队这个大熔炉真是太厉害了。
一丝不苟,有时也很搞笑。
开群主的玩笑,是各个群的共同点,逢年过节更甚。给群主送猪肉,送粽子,送月饼,送钞票,铺天盖地,应接不暇,(当然,全是送的图片,不能真送,否则,也涉嫌违反八项规定)。有一年年终,我从别群转了一幅送群主的奖状,发到战友群。奖状的内容是“该群主被评为全国优秀群主”,落款是“全国群主评委会,某年十二月”。刚发不久,一位战友马上在群里正色发言:这个奖状是假的!全国没有这个评选机构,现在才十一月,怎么能发十二月的奖状呢。看着这位较真战友的帖子,真是欲哭无泪,欲笑反而有泪了!亲爱的战友,你以为这真是当年你评“五好战士”吗?幽默感都跑到哪儿去了?反过来想,没有幽默感本身就是一场黑色幽默!不是吗?
说实话,战友群还是给了我不少已经遗失多年的正能量。使我强烈感受到,在眼前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里,还有一群老兵在坚守信念,不忘初心,誓死不丢阵地!
微信,增添了生活的不少情趣。每天,忙碌一阵子闲暇下来,看见躺在沙发角落里的手机上蓝色信号闪烁,总有一种赶快去打开的欲望,仿佛生活中还有一扇窗户需要打开,窗外还有一些风景需要去观赏去陶醉。那是一种享受美好生活的欲望。
还有一个微信群,是几位文学老青年组成的。憧憬文学,是这些老头老太一生的挚爱。头发白了,皱纹爬满脸了,可这个梦却始终青春常在。有位老兄,年少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拉扯成人。如今自己也步入老年,往事并不如烟,于是写下了一篇《第一次背娘》散文。此文轰动一时,网络阅读量超过15万次,真为这老兄骄傲自豪。还有一次,我在群里看到作家文珍的小说《牧者》,读后,余味悠长,为作者细腻的叙述手法,入微的心理描写折服。而且,文珍是谁呢?这个作家还是第一次听到。一种多年没有的求知欲,促我冒着严寒跑到新华书店,买来书店仅剩一本的文珍的小说集,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却了自己的好奇心。
微信群,给社交架设了一座全新的平台。回望五年前,十年前,人们的社交靠什么?是短信?只言片语的交流,太单薄,太窄小。是酒场?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略感杂乱,缺少韵味。惟有这微信群,开启了一片亦学、亦思、亦乐、亦品味人情百态的平台,人们在这平台上面,看到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延伸,精神世界的熠熠光彩。
(作者原为山东省总工会《职工天地》杂志社社长、总编;其作品曾获全国“五一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