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徐岩)都是70多岁的老人。儿女们都有了小家,有他们做的事情,有稳定的收入,无需我们过多的操心。我家住在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的家属院内,居家养老,颐养天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强国富民,国泰民安。习主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对此,我们俩更有深切的体会。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近五年来我们的退休金增长了40%,医疗服务有定点的医院,退休活动室每天开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退休老人来说,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才能增益健康。
我老伴从小喜爱滑冰、游戏、跳舞、田径等运动。退休后她参加了体操、跳舞活动。特别近五年来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老人太极拳(剑、扇)运动队,有教练悉心指导,常年坚持,水平不断提高。她的动作一招一式灵活和顺;一左一右,刚柔相济;一推一拉,张弛有序;转体轻盈舒缓自如。整套动作,意念与身体活动相结合,从眼神到上肢、躯干、骨骼、韧带,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效果。运动中一呼一吸,或深或浅,吐故纳新,舒适宜人。经过锻炼,身体一年比一年好。她在队里表演动作熟练,灵活规范、舒展,常被挑选到市里、学校里参加表演比赛,广泛受到好评。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中长跑锻炼,退休后,特别是2012年我从返聘岗位上完全退了下来,我在公园里(或环山路)快步行走,它属于有氧健身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减轻体重,调节血压,改善血脂,是中老年最安全的体育活动方式。我家附近有一个陵园公园,地方政府配备有多种运动器材,早晨常有老年人在此做健身活动,也有中老年妇女在广场上跳舞,大家都比较重视养生、健康。我则在林间小道上快步行走。老人健步快走才能有效。每天坚持快走能有效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糖尿病、中风、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我每天早晨要走6000余步(一分钟100余步),快走时要抬头挺胸,目光注视前方和脚下的道路。老年人走路姿势有讲究,行走时,迈开两腿摆动双臂动作协调,越走越轻快。林间早晨氧气充足,行走时深深呼吸,新鲜空气沁入心脾,心情舒畅。行走时还可以叩击牙齿,每天六七百次,久而久之,牙根坚固,我年已77岁,长有满口好牙。经过这些年每天早晨快步行走,体重减少了十斤,膝关节、踝关节疼痛消失。体检时多数器官功能基本正常,血液各项指标在参考范围之内。我快乐,我健身。
我老伴,自幼喜爱绘画。退休后一直在泰安市老年大学学习国画。曾经在写意花鸟班学习,这几年又在山水班、工笔重彩人物班学习绘画。绘画技艺逐步提高,从临摹、写生到创作绘画作品。她时间抓得很紧,每周两个半天在老年大学,跟老师学习绘画技艺,其余时间在家练习绘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造型工整细腻,以浓艳的色彩来表现人物、花鸟、风景。画的步骤也比较复杂,起稿、勾线、做底色分染、晕色、提色等等,一幅作品往往二三十天才能完成。她的空余时间填得满满的,完成一幅画后反复观察,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这些年积攒了几十幅画作,其中有多幅作品在报刊发表和在全国、省、市举办的书画展中展出,并获得奖励,其中在全国东方美术画展中获得多次金奖、银奖,有些作品被机关或院校收藏。
我喜爱书法活动。书法在世界上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中国汉字为载体来体现美感,从有形的字形、间架、结构 、笔划章法来体现无形的神采、气韵及意境。开始练习基本的要领,姿势要正确,握笔指掌实虚结合,笔法方圆分清。临摹先楷书,再行书,草书……。为丰富退休后生活内容,传承汉字书写艺术,对名家名帖有了一些研习,大字有柳公权、欧阳询楷书教程;王羲之行书教程;书写小字有钟绍京《灵飞经》、王献之《洛神赋》。书写的字体有大有小,特别对小楷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经常练习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水平不高,仍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练习书法时需要挺胸、挺腰、悬臂,呼吸平稳,注意力集中,进入既轻松又怡情的境界。经过这些年的练习和 创作。已经积累数十幅作品。如小楷《道德经》长卷、《论书绝句》册页、《千字文》竖页,行书《兰亭序》横竖排列的大字体等等。其中有多幅作品在报刊发表,有些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学校的书画展,并获得奖励。我在担任山东科技大学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期间,组织老年朋友们参加书画习作和创作,丰富老年朋友文化生活。在学校一些重要纪念活动中,我们在校园内举办书画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我和老伴,一书一画。有时我在她的画作上题字,她在我书签上插画。平时各人在自己的工作室干着自己的事,一旦完成一幅作品我们就在一起相互观摩,肯定成绩,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意见,相互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老年人学习书画是一种很好的爱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它能磨练意志,克服浮躁的心理,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老人的身心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退休时间的凝练。一路走过,一路拣点,虽不贵重,但它是我们生命的结晶。我们挑选一些作品将留给后人,既是好的家风的弘扬,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家学习气氛浓厚。各人有各人的学习内容。我是哲学课教师,深感育人担子很重。我退休后仍常常想到教育、教学问题,我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读书,看报,网上阅读,有好的文章资料,根据它的内容分别向家人,亲友,通过电子邮箱下载转发,与他们分享精神成果。我们对人生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我老伴头脑简单,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广交朋友。经常与画友,拳友们在一起游玩,交流。 我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问题,常和老师、学生交谈,关心学校的发展。我仍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他们一道探讨改进理论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十年前,省教育厅倡导的蓝青工程即新老教师结成学术传承的对子,我们这一对至今仍在进行着交流活动。我参与学校开展的倡导科大精神,讲好科大故事的活动,为弘扬科大精神献言、撰文。我曾被山东省老教授协会授予“老教授新贡献”奖、2013年被学校授予“老有所为再立新功”奖、2016年被学校授予“传统文化建设纪念奖’’。
五年来,国家繁荣昌盛,我小家幸福安康。我们俩通过晨练、研习书画,读书学习,起居有节律,膳食结构合理,丰富多彩的视屏生活不断传递着正能量。我们在迈向老年的征程中,保持着身健、脑清、心怡的良好状态。我们忠心感谢我们的党,拥护习主席高明的治国理政 方略, 热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山东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退休教师 周建发
周建发 山东科技大学 教师 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 岩 泰安市中心医院 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