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七十岁了,老伴六十六岁,都已工作退休,在家颐养天年。我两生育了四个女儿,都已婚嫁他乡。目前,我与老伴在一起生活,住在祝阳镇平安佳苑的一栋120平米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楼房里。
这栋楼房,是在2013年春天购买的,花费15万元,自己出资7万元,四个女儿每年贡献2万元,买下了这栋宽敞明亮的养老房。房内配备措施齐全,生活方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记得上世纪1971年农历2月16日结婚时,我在姚庄老家的一处12平米的土坯房中迎娶了新娘。婚后八年时间,一直住在这间简陋的坯房屋里生活,四个女儿的出生也都是在这里来到人间,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心里最清楚。
那时,和父母、弟弟、妹妹同住一个院子中,父母与弟弟、妹妹住在正房三件土坯屋,我与妻子带着四个孩子挤在这间小房子里,有时,母亲帮助妻子照顾大女儿一段时间,岳母帮助妻子照顾三女儿一年多。
婚后第九年,也就是在上世纪的1979年,经过村领导研究批准,在原小队的场园角上给丈量了一块宅基地,在全家人努力和乡亲们帮助下,盖起了一处三间居室的瓦房,在这里全家人又是住了八年时间。
后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从教育事业转到行政部门工作,由在管理区工作调到镇政府工作后,镇领导在机关家属院分给了三件砖瓦房为方便工作的福利房,每户需交2000元暂住费。1989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从姚庄老家搬到了祝阳镇政府机关家属院。在这家属院四十五平米的三间房里,一住就是二十四年。四个女儿在这里完成学业到出嫁,我们夫妇二人在这里上班工作到退休。
往事悠悠已成历史,从住房的变化中,反映出我家的幸福指数在逐步提高。我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这一切幸福的获得,都与党的英明正确领导密不可分,都与党的政策正确贯彻执行密不可分。我感到知足,我感到幸福。
我是2002年7月份从镇人大副主席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享受正科级待遇。2007年12月25日,组织上为自己办理了退休手续。
退休工作后,我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振作精神,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退休后的这十年时间里,我写了学习笔记1900多篇,连同参加工作以来,我写的学习笔记已有50多本,有5000多篇。
我认真整理了从1964年参加工作后自己写的学习笔记,经过筛选,摘录出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诗词,写成了《火花集》九本书,自费打印成册,赠送给镇机关部分领导和亲朋好友,一方面让大家评鉴指正,另一方面让大家从我往昔亲身经历中吸取点参考的经验教训,这也算是我对亲朋好友做的一点微小奉献。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4年我联系祝阳镇教委主任张圣兵和已退休的原教委主任谢庚校及姚庄小学校长王玉海,又联系了三十多名有关同志,通过募捐形式,自愿出资,委托原泰安十五中已退休的高级中学教师杜富林具体操办,为已故老教师余长泉在清明节那天进行俢坟立碑祭奠。因为余长泉老师从1958年调到祝阳镇姚庄小学后,忠心勤恳任教十多年,终身未嫁,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1970年退休,1990年改为离休,一生无儿无女无丈夫,1995年8月病逝。她一生全部心思用于教育工作,成为祝阳镇教育界当之无愧的楷模人物,成为老师们和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我的倡议,得到祝阳镇党组织和祝阳镇教育界领导的重视,好事办好,既是一次尊老敬老的公益活动,也是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欣慰的善事举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赞好。
迈步入暮年,幸福常乐观;
退休有工资,食不愁三餐。
居住有楼房,病有医保健;
出门公交车,刷卡费全免。
感恩共产党,饮水当思源。
退休不退志。尽量作奉献。
退休后,我的兴趣爱好得到尽情发挥,妻子不干涉并且热情支持。妻子爱跳舞打腰鼓的兴趣爱好我也不反对,并且为其点赞和鼓励。我们共同认为:
工作退休会消闲,人生征途又一站;
兴趣爱好要发挥,自娱自乐风景线。
夫妻之间互尊重,恩爱相持互相伴;
家庭和睦亲情好,天伦之乐养天年。
知足常乐笑口开,知乐长寿报康健;
防病要比求医好,养生在于勤锻炼。
行善积德美心灵,助人为乐多奉献;
夕阳红路要珍惜,老来幸福金不换。
(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退休干部梁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