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梦想,追逐梦想让我们享受快乐。我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我的梦想是让儿子能快乐成长,成就属于他自己的梦想。从牙牙学语到飞往大洋彼岸求学,他的梦想在我的呵护下走向完美。我快乐着他的快乐,梦想着他的梦想……
我儿子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的他梦想很现实,天天玩好,快乐地度过每一分钟。那时候我们的家是一个农家大院。天井里有一棵粗大的柳树,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呢!每到花红柳绿,紫燕归来,风和日丽的春天,树下便成了儿子的课堂。晚饭过后,我和儿子围坐在树下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教一句,儿子学一句,那朗朗上口的诗句,其美韵美感,深深地吸引着儿子,牢牢地留在他记忆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梦想到了爱护小生命。他最喜欢摆弄那些花花草草。春天,他从野外移来杏树、桃树、榆树……这些小苗,在院子里,这儿挖个坑,那儿掏个窝。他这样做我并不反对,反而给予极大的支持,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一起培土、浇水,把这些小生命种下。一周过后,居然全成活了,儿子看到自己亲手栽种下嫩嫩的幼苗,拍着稚嫩的小手蹦得老高。我和儿子经常看看这棵,浇浇那棵,边劳动边记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不仅引导孩子学到了知识观赏花草树木,而且增强了孩子的美感,同时培养了孩子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炎热的夏天热得透不过气来,每到这时我和儿子面对面而坐,往往是我坐一个高板凳,儿子坐一个矮板凳,在电风扇下,做起拍手的游戏来,“电风扇转得快,搅动空气送风来。”边拍手边吟诵,仍然是我说前面一句,儿子后面跟上一句。随着电风扇的转动,夏日的燥热很快消失了,孩子的智慧和潜能在游戏中得到了激发。
大自然是美的广阔天地,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好课堂。我家东北角上有个大水湾,夏天一到,水满得就要溢出来,这便是我和儿子玩赏的最佳去处。清澈的水湾里成群结队的小蝌蚪追逐嬉戏,碧绿的水草上面青蛙蹦来跳去叫得欢,好一幅美丽的画卷!孩子陶醉其中,忍不住唱起我教他的儿歌“小青呱呱叫,鼓一鼓气跳一跳。”这儿歌和眼前的景物融合在一起,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景中,让孩子得到无穷美的享受。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转眼间儿子上高中了。他的梦想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充实自己。一天,晚自习回家,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做对了,我班好多同学都没答上呢!”,“什么莫名其妙,看把你美的”。原来期中考试,考到了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于”是什么的意思?“妈,我小时候你早就教过我这首诗,并特别强调“于”在这里的意思,这不恰巧今天给碰上了。当时你还告诉我北京香山的枫叶最美,就像诗人说的那样,到了深秋季节,香山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艳。妈,你放心我好好学习,将来到北京上大学,一定有机会到香山亲眼目睹枫叶的美姿。”
冬天日短夜长,屋外寒风凛冽,雪花飞舞,屋内灯下常常出现我和丈夫伏案备课的身影,除了完成教学之外,丈夫还抽空练习书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幅书法作品大功告成,他总是美美地挂在墙上自我欣赏,不时会吟诵其中的诗句。这时我和儿子也凑过来,进行一番赞赏。丈夫练习过的《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满江红》等诗词,我们都能熟读成诵。
在梦想的感召下,我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不仅教育、引导、启迪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怎样做人。我们对儿子疼爱但不溺爱,从小培养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支持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血、捐款等献爱心活动。从他上幼儿园第一天起,我从没让家人接送过他,都是让他自己上学,就是上了高中孩子也没能住校,都是骑自行车来回通校。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孩子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大约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才到达学校。晚自习回到家已是11点了,就这样一直读完了高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马路上一片冰冻,骑车很危险,便劝孩子打车上学,他却说:“要花掉10块多钱呢!元旦快到了,还不如节省下来给老师买张贺年卡哩!妈,没事的!请放心回去吧。”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一丝暖意悄悄涌上心头。
儿子怀揣梦想,在淄博实验中学这片沃土中拼命追梦,最终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在大学期间,孩子学习刻苦,思想进步,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党员;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担任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研究助理;担任香港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参与香港大学和香港金融发展局联合主持的“香港冲刺世界一流金融中心”学术研究;与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合作,对中国的城市群展开学术研究;参与上海“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咨询研究;在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做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学术报告。
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使孩子踏上了一条成功之路,而今孩子正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继续他的追梦。
(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退休教师 李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