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翠竹节节高

2017-11-10 09:44:34

      在鲁山北麓,淄河东上游,博山区池上镇与(原李家乡)交界处,有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叫板山村,这就是我的家乡。站在淄河南边向北仰望板山崖壁立千仞,如一巨大石板,村落位于大石板崖下,山上柏林翠绿,郁郁葱葱,整个山势像一尊稳坐的天然佛像,它用广阔的胸襟,怀抱着这个美丽的山村。据史料记载“板山,地处博山县东八十里板山崖之阳,明洪武年间有鹿氏迁徒至此,天顺年间形成村落。”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板山崖海拔768米,周围群山环绕,奇峰林立。

      在淄河滩板山地界的北侧有一条8米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村里,我的家就在村中间,车可开到大门口。自2012年以来,我们兄弟姊妹对旧宅内10多间土坯房进行了改造,原拆原建,石墙红瓦,卫生间、厨房设在房内,进院的大门楼,青砖黑瓦,古朴典雅,迎面墙在大方青石上刻有大红“福”字,象征着全家幸福,子孙满堂。在院子里西北方我家还有一棵上百年的柿子树,根深叶茂,果实累累,树下建有一个养鱼池。院内假山怪石,奇花异草,茂竹青青,满院清香。今年我们特意留下一幅《四世同堂》23人合影的大家庭全家福照片。

      我老家的院子东西长约15米.北南宽约10米,院子比较大,空闲的地方多。近五年来,我抽空回老家,在北屋前整出了30平方米的空地,用镐镢翻土80公分,把地下的乱石杂块捡出来,用空心砖将三面砌起半米高的围墙,又用小铁车推来十多车土。我又从沙沟竹林里刨出了近40棵竹子,把竹子的枝干剪掉,只留下竹子墩埋在整好的园子里,又填上几车土杂肥。最后又浇了一次透地水,在竹园地面盖上了一层谷秆草,以防水分蒸发。过了一个月,地面上就发出了部分嫩竹芽,长得不快也不高。此后经常浇遍透地水,第二年就长出了10多棵竹子,有高粱秆那么粗,不到二十天就长到3米来高。

      后来我从养竹子人家那里了解到,竹子换个新地方,头两年是在长根,前三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伸长,遍及几十平方米。竹子的地下茎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也有节并且多而密,在茎节上发出许多根须和芽,这些芽发育成竹笋钻出地面而长成竹子,所以不必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等待时机成熟,它会登上遥不可及的巅峰。作为营养基的竹子,春夏需要积累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竹笋萌发,这个过程需要两年。在幼竹的生长盛期,一天能以100厘米的“超育速”生长。长期管理竹子的老人告诉我,竹子栽植到第四年,只要水肥措施跟上,特别是经常浇上洗过鱼肉的腥水,第四年竹子就可长到10米以上。刚出土的竹笋有多粗,以后竹子就是多粗,一般猛长20天左右,就不长高了,只长枝叶。

      据说竹子都是成片成林地生长。村里有一墙之隔的邻居,看到墙东的邻居家的竹子很羡慕,听人说借墙偷竹,他就在自己的墙下挖了一条沟。用洗过鱼肉的腥水经常倒在沟里,第二年竹子根通过墙缝就窜了过去,不几年他家也有一片竹园了。

      如今我家竹园里有一百多棵竹子,一株株高耸挺拔,小鸟还在竹林里垒起了鸟窝,偶尔在家住上一宿,夜间在竹园里栖宿的许多小鸟,天刚朦朦亮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非常悦耳动听。竹林旁还有个4平方米的鱼池,鱼在池中翻滚,鸟在竹园里呜叫。每当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让人心旷神怡。

      有时回老家住上几宿,每早打开水龙头,用塑料管将地面洒一遍水,将院子清扫一遍。在院子里摆上张小桌子,坐在马扎上,喝着山泉水泡的鲁山茶,看着翠竹,听着鸟鸣和鱼在水里扑腾,那种感觉是在城市里享受不到的。

      竹园为老宅院增添了勃勃生机,每当看到绿荫如盖的翠竹,立刻会感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快意,红尘涤荡,疲劳无踪,心中是一种清凉、无忧、休闲、快乐的感觉。

      我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户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象征着像竹子一样一节比一节高,家庭在变好,家乡在变美,家乡的人们在党的富民政策下道路越走越宽广,正满怀信心迈向未来……

(淄博市高新区退休干部  鹿奉俊)


回顶部